切尔|蕾切尔·卡斯克:赢得好评却失去了自我的女作家

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算是一位功成名就的女作家了。她已经出版了十部小说和四部非虚构作品,文学杂志《格兰塔》对她青睐有加,称她为20位“最优秀的英国青年小说家”之一,她本人还曾三次入围金史密斯奖终选名单。但获得荣誉的同时,她也因为在两部自传体作品《成为母亲》和《余波》的言论而遭致猛烈抨击和抗议。其时,她每天早上要骑十分钟的自行车送女儿上学,但为了躲避人行道上吵吵嚷嚷的抗议者,她只得把自行车拐上行车道。
 切尔|蕾切尔·卡斯克:赢得好评却失去了自我的女作家
文章图片
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资料图
如今出现在公共视野里的卡斯克偶尔开怀大笑,回答观众的质疑还能幽默面对——很难让人想象她几年之前遭受过舆论重创。那么如今的她如何看待那个处在舆论暴力下的“灵感枯竭期”,无法写出任何作品的自己?又如何看待作家作品和大众目光的关系?
一位女作家想要书写自己眼中的“真实”又要面对多大的阻力?
哥伦比亚大学创意写作副教授海蒂·杰拉维茨(Heidi Julavits)归纳了卡斯克起起伏伏的写作生涯:第一阶段,她的作品语言优雅,思想睿智,包含着英式小说惯有的幽默和讽刺,她开始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第二阶段是更多的自传体作品。大女儿诞生后,她开始记录养育子女的最初体验,写了回忆录《成为母亲》。在这之后,她相继写了四部小说和一部旅行游记。这其中,有些作品给她带来了争议甚至是诉讼。
2012年出版的《余波》是她写作生涯的分水岭。这部关于离婚、夫妻矛盾、争夺子女养育权的作品出版后,有诋毁者开始抨击卡斯克的人格,称她“自我沉醉”、“自恋”,也批评她把家务事抖进公共视线。
在《余波》之后,她进入写作真空期,因为她无法找到合适的文学体裁,能在表达观点的同时,免于舆论伤害。
而第三阶段由《边界》的出版为起点,卡斯克创作了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她摒弃了以往使用的小说和自传体裁,开始了新的尝试,作品也收获好评。
【 切尔|蕾切尔·卡斯克:赢得好评却失去了自我的女作家】 《成为母亲》带来耻辱
面对《卫报》的采访,她曾说“创造面向大众目光的东西,总会带来耻辱”。
《成为母亲》便是一个例子。初为人母,卡斯克在书中讲述了生育给她带来的身心变化,也通过生活点滴来反映养育孩子的琐碎劳作和巨大责任。
 切尔|蕾切尔·卡斯克:赢得好评却失去了自我的女作家
文章图片
《成为母亲》的确如实描绘了卡斯克在“成为母亲”过程中的第一手体验,但这份诚实打碎了大众眼中理想化的母亲形象。
生育猝不及防地让她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让她看到过往生活中虚假和多余的东西。她把精力让给了女儿,不再能够自由地支配时间,也照着社会的要求悉心照料着孩子。
一旦偏离了完美的母亲形象,她就会听到他人的贬低。她仿佛被困在一个未开化的世界,她的自我就这样被磨平了。
这其实不是她个人的孤立的体验,数以万计的母亲们也有类似的感受。这是母亲身份带给女性的桎梏,她们有着同样的命运,却没有人将其书写下来。于是,她觉得自己要站出来,为母亲们发声。
然而,《成为母亲》出版后,读者的误解接踵而至,其他母亲也抛来了批评。人们开始对她指指点点,她一时无法接受,她在写作中曾得到了缺失的平等和共情,如今她的作品却招来众人的攻击。她经历了“人生中最糟的事情之一”。
卡斯克忍不住发问,这么多女性明明遭受着同样的煎熬,为什么没有人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为什么完美的母亲形象其实是女人的牢笼,而其他女性一直都在迎合、延续这样的形象?
为什么没有人尝试挑战社会的刻板认知,没有人试图解放母亲?!
她把自己受到的指责归因于大众心理,对约定俗成的异议是不受欢迎的,对刻板印象的质询是被忽视的,所以女性们选择三缄其口。她们看到了多数人的暴政——把个体经历作为证据来讨论母亲形象,只会让个体暴露在聚光灯下,让个体变成被攻击的靶子。
她认为,批评她作品的同为母亲的读者,她们只想在既有的性别框架中生存下去。她们照顾着自己的子女,只是想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而卡斯克对于母亲形象的反思中,母亲有着独立的人格,不再屈服于社会的要求,不愿一味地牺牲自我。她们认为卡斯克在污名化母亲形象,因为她笔下的母亲不再是完美的,那她们所做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社会不会再继续褒扬母亲的无私精神了。
卡斯克认为,为了维持自己的完美形象,她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始漠视自己和其他女性遭受的磨难。她们开始说谎话:成为母亲是一种荣幸,母亲的角色让她们完全满足。
她们把不同的声音看作是玷污自己完美形象的危机,继而开始对卡斯克进行人身攻击,批评她的体验是异常的,是她自己的人格有问题,是她不够有爱心,她厌恶儿童。
就这样,本来能代表全体母亲体验的控诉沦为个人的抱怨,卡斯克作为发声的个体开始被妖魔化。同为母亲的人们忘记了自己也曾经历过同样的痛苦,她们的倒戈让“母亲的解放”失去了可能。
个体经历与社会运作之间有很大的摩擦,社会的运作赋予了母亲养儿育女的集体责任,它要大于女性对于自我的个体追求。正是由于群体高于个人的社会文化才带来了人们对于真相的逃避,在集体责任的重压下,女性很难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