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服务考验养老产业,“智慧养老”成新风口

未富先老趋势下 , 养老始终是核心话题 。 尽管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带来压力 , 但对行业参与者来说 , 这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
近期的一组数据体现了这一行业的热度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间 , 我国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养老”的企业总量由原来的0.95万家 , 增长至12.5万家 , 多了12倍 。
“一方面说明大家都看好这个市场 , 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良莠不齐 。 ” 天与养老创始人卜江勇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在他看来 , 养老的核心是“养” , 对近年来成为“风口”的养老行业来说 , 好的运营和服务才是优秀养老企业的标志 , 然而随着老年人对优质服务需求的提升 , 养老企业光靠传统的解决方案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 , 智慧养老将是行业聚焦所在 。
养老的核心是“养”
根据预测 ,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为2.12亿 , 到2050年将达4.8亿 , 我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
在老龄化人口的巨大基数上 , 养老产业早已是“风口” ,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对于养老产业的需求进行过一项测算 , 中国老龄产业产值将在2050年突破100万亿元 , 届时将占GDP三分之一以上 。“银发经济”所支撑起的巨大“蛋糕”无疑是诱人的 , 各个市场参与方也纷纷下场 , 欲从中分得一杯羹 。
“大家热情高涨 , 但其中很多人都在摸索阶段 。 目前很多寿险公司都在康养地产这块布局 , 并且将康养地产产品保险化 , 总体品质做得很好 , 会吸引一部分高端人群 , 但这个模式只有大型保险公司才能复制 。 有些传统的地产公司也转型做康养小镇 , 但目前成功案例并不多 , 未来成功与否 , 还要看每个具体项目的服务水准和医养结合程度 。 而且以上两种模式都是重资产投入 , 总体覆盖的人群也少 。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 , 居家和社区养老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 , 机构养老是补充 。 目前市场上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商水平也参差不齐 , 总体还缺少有规模、有品牌的企业 。 ”卜江勇表示 。
卜江勇分析称 , 无论哪种养老方式 , 运营和服务都是根本 。 养老的核心是“养” , 也就是提供服务 , 包括各种与老龄化相关的重疾、慢病、康复、护理、陪伴、生活照料、关爱支持等服务以及适老化产品设施 。 “所有老人的共同点 , 都是怕孤单和想健康 , 老人往往都是慢病的载体 , 因为慢病引起的医疗支出占到整个医疗支出的约70% , 因此对于养老行业而言 , 运营需要精益求精 。 ”卜江勇认为 。
以往行业痛点之一是支付能力不足导致服务品质提升空间有限 , 而商业保险公司布局健康养老行业 , 或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 “在强有力的支付方入场情况下 , 养老产业的发展会迅速迎来规模和品质的双重发展 。 ”卜江勇说 。
产业聚焦“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也是养老产业现阶段的目光聚焦所在 。
近几年 , 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养老服务政策文件都把智慧养老作为重要内容 。 2017年 , 工信部、民政部等三部门就联合出台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 提到到2020年 , 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 。
今年初召开的2019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 , 2019年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近3.2万亿元 , 近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 , 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
天与养老除了提供刚需的养老服务外 , 也正在搭建互联网+养老+健康管理平台 , 欲通过创新科技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模式 。 卜江勇介绍称 , 智慧养老从技术应用层面来说 , 有三大特征:智能设备的精准数据采集;以5G、物联网技术实现迅速无延时的连接;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干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