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营养师谈健康|揭开保健行业的惊人黑幕,一位保健品销售经理离职前( 三 )


殊不知 , 硬性将保健品与药品分成两类不同的产品 , 只能表明管理的简单粗暴 。 很多优质产品 , 本身既是保健品 , 又是药品 ,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 。 仅仅是为了管理的方便 , 将某些成分完全相同的产品 , 人为分为药品和保健品 , 除了为管理机构提供权利寻租的机会 , 并未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任何便利 。
网友5:
为什么那么多老人宁肯自费买保健品而不公费吃药?
因为他们吃了多年的药却没把他们的病治好 , 药物从来没有治好过糖尿病、骨刺、高血压、黄斑变性、肺纤维化、长期失眠、动脉硬化、老胃炎、类风湿等慢性病 。
老人们疼呀 , 天天难受呀 , 度日如年呀 , 都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去买保健品的 , 有太多的老人吃了保健品后身体真的好了 , 甩掉了药品 。
人是靠营养维持生存的 , 而不是靠药物活命的 。 药物只能治病 , 却不能让人持久健康 。 营养医学早已为理论界认可 , 全国很多医院都已开设营养专科 。 在国外 , 营养保健更是得到政府部门的肯定和支持 , 成为全民健康的基础工程 。
这些超越药品的成果本应受到鼓励与认可 , 在全社会大面积推广宣传 , 造福于全体百姓 。 现实中却被媒体口诛笔伐 , 保健行业从业者俨然已成为过街老鼠 , 尊严全无 。 媒体不允许报道保健品正面的功效 , 保健品治好了那么多人 , 一个也不见宣传 。 反而专门找几个没有效果的人做负面报道 , 甚至不需要证明 , 仅凭臆想就说保健品是骗人的 。 这实在有失公允!
网友6:
媒体和大众不能因为个别企业的非法行为 , 就对整个健康产业失去信心和公允 。 毕竟 , 大多数企业是真正用心在服务消费者 。
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产业教育的发展 , 教育缺失导致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 因此 , 建议从顶层设计上重视健康产业的前端教育工作 , 培养产业性专业人才 , 为全民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
一直以来 , 大众普遍认为卖保健品是忽悠、坑骗老人的 。 这种认知的出现 , 是因为社会上的确存在一些无良的企业扰乱了行业;某些媒体有过度报道 , 误导了社会大众对保健品的认知 。 当然 , 不良的商家和个人不但要曝光 , 还需受到法律严惩 , 而正面的企业事迹更需要弘扬 。 媒体对健康产业的报道应该采取正面引导 , 建议消费者理性选择 , 对促进健康产业正规化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
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有效监管 , 也离不开媒体的正面引导 , 更不离开产业的前端教育 。 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健康产业从业者 , 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健康产业、健康产品会销形式 , 这样才能推动产业有序发展 。
网友7:
一些食品药品监管严格的国家 , 比如美国、日本 , 也有很多吹得神乎其神的保健品 , 也一样收着“智商税” 。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 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很多人群 , 其健康、延寿的需求就是非常强烈 , 人家想吃点东西延年益寿 , 不可能完全阻拦 。 某种意义上来说 , 就算这些“保健品”只有心理作用 , 那也是一种作用 。 如果只是生硬地向他们传达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 , 医疗技术有其极限 , 是不会有人爱听的 , 人不高兴了 , 反而可能有害健康 。 所以 , 监管者能把保健品跟药品严格区别开 , 确保保健品无害化 , 也许已经足够了 。
网友8:
粗浅的认为 , 保健品行业如此兴旺的原因之二可能有以下两点 。
第一 , 保健品行业针对的是中老年人追求健康 , 怕死怕患病的心理诉求 。 更应该说 , 针对的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因生命衰老而束手无策时的无力感 。 当包治百病 , 神乎其神的“药”出现的时候 , 生命仿佛又在掌控之中了 。 古有始皇求长生不老药 , 今有百姓求“神药” 。 不能长生不老 , 何不延年益寿 。 所以 , 当明眼人老了病了之后 , 会不会也容易陷入这样的骗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