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到深山建教室,留守“差生”第一次被夸奖( 二 )
涨水坪小学的学生与志愿者老师合影 受访者供图“你要做个好人”但无论是乡村教育资源分配 , 还是当地观念的改变 , 走起来都很漫长 。许多贫困山区没有完善的公共交通 , 走进去只能靠双脚 。 十年前 , 刚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上江镇旧乃山完全小学做校长 , 石佳辉就这么走进了学校 。他在县城长大 , 是怒江养育的孩子 , 但即使这样 , 刚到时也觉得学校条件太艰苦:这里都是少数民族学生 , 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概念 。 石佳辉傻了眼 , 大多孩子们还都光着脚 , 衣服基本一人就一两套 , 可以一个星期不换 , 附近寨子里也从没出过大学生 。 石佳辉了解了当时六年级的平均分:数学27分 , 语文40几分 。 “起码义务教育的升学要先完成吧!”
旧乃山完小 受访者供图但在已经上高二的何清眼里 , 旧乃山小学是童年的“快乐源泉” 。 食堂是露天的 , 同学们凑在一起笑闹着打饭吃;学校附近的小鱼塘并不深 , 花纹各异的蚌壳是他们的秘密朋友 。 “那时候没有艰苦的概念 , 也没有考大学的概念 。 ”捐赠物资一批批进来后 , 学校的三层小楼贴上了金灿灿的大字:“家乡的天空最美丽 , 母亲的笑容最美丽 , 阅读的时候最美丽 。 ”硬件设施一天天好起来 , 校长石佳辉和老师们想办法让孩子们“小手拉大手” , 通过改变孩子的习惯 , 再让他们回家影响家长 , 形成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 。一个男生却成了改变的“困难户” 。 他父母在外打工 , 家里也没有老人长辈照看 , 只能在各个亲戚家里寄住 , 有时被推脱出去 , 没地方去 , 就在寨子里游荡 , 为了填饱肚子 , 还时常拿村民们的东西跑走 。 石佳辉去家访 , 发现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问题 , 就把社会捐赠给学校剩下的物资留给他;但后来男生的父母又离异 , 他一个月都没去学校上课 , 好不容易抓到人影 , 石佳辉劝他:“回到学校老师们能保证你的吃穿 。 读书起码能让你不会成为被社会唾弃的人 , 你要做个好人 。 ”留住孩子是第一步 。 解决部分孩子的生活困难、心理和情绪变化 , 老师们很多时候也成了半个家长;社会上的公益基金会慢慢介入后 , 物质有了基本保障 , 石佳辉开始发现 , 孩子们对于艺术的感知和天赋超乎想象 , 即使是临摹也能很快上手 , “压力大的反而是老师们 , 怕自己的东西不够教他们 。 ”在志愿者眼里 , 石佳辉面临的问题就是公益基金会一路走来的路障:从最开始的物质资源保障捐赠 , 到后来的艺术教室筹备论证阶段 , 突破每个关卡都不容易 。 最初 , 他们和另一家基金会合作 , 只能先保证孩子们的早餐 , 再到校服、被褥、洗衣液等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等等 , 几年努力之后 , 他们发现山区学校硬件已经基本完善 , 有些地区甚至自己配备了投影仪 。但孩子们大多是留守或单亲家庭 , 缺乏陪伴与关怀;更严重的问题是教师资源缺乏 , 山区学校留不住年轻老师 , 一些副科课程只能由主科老师同时教学几个年级 。 曾有个“全校的希望之星” , 那个年轻女老师是唯一会谈钢琴的 , 孩子们的音乐课全都指望着她 。曾有论文详细论述了艺术教育对贫困地区儿童性格形成的重要性: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兴趣习惯 , 长期积累也可以发展最佳的生活环境 。 其中调研结果显示:贫困地区儿童的性格特征中 , 非智力因素(理想抱负、独立性、好胜心、坚持性、求知欲、自我意识)呈下降趋势 , 艺术教育对其帮助显著 , 但山区很多学校都没有配备专业的艺术老师和设备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2012年发布的《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调查报告》里 , 四成多的学生没有美术用品 , 八成学生缺乏音乐用品 , 部分学校投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音体美器材单项经费每学期只有5毛钱 。2017年以来 , 这群来自上海的年轻人在6所乡村小学里建立了8间艺术教室 , 他们希望用志愿者加专业老师相结合的方式 , 进行线上线下支教陪伴 , 也正在开发steam及绘画课程用于线上教学 。“每个学校都很欢迎我们 , 他们的老师比学生们还期待学习 。 ”吴佳雨说 , 志愿者到当地会进行一到两周的排课交流 , 挑选有精力和兴趣的当地老师培训 。 她觉得这些孩子生活在条条框框里 , 而艺术的世界比较自由 , 没有边界 。志愿者彭佳说 , “平等”不仅是对艺术的认知 , 也从一开始就融入到和孩子们相处的关系里:没人和孩子们提过贫穷 , “我们会最大回避煽情的部分 。 ”彭佳说 , 我们来 , 不是因为什么可怜和惨 , 是你需要实现梦想的东西 , 我们正好有 。
孩子们的作品 受访者供图学校应该是孩子的乐园每次去一线山区或者视频远程教学时 , 孩子们总忍不住问:“老师 , 上海是什么样的 , 你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临别时 , 孩子们都会送给老师们自己的作品和小卡片 , 他们希望“姐姐们永远留在这里”“下次来可以到我家里去” , 也期待下一年的相聚 。志愿者老师想让他们知道 , 上海的学校和教育是什么样的 , 外面的世界还有更多职业选择 。 今年一月下旬 , 十来个孩子参加了艺术教室的冬令营活动 , 他们从没坐过飞机 , 出发前就给上海的老师发消息:“我们没见过机场 , 姐姐能不能先给我们拍一张?”“吃肯德基”是孩子们出发前最大的愿望 , 而同行的村小老师们更期待学习——等着他们的不仅是带学生见识名牌大学、科技馆展览 , 更重的任务是把城市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带回大山 。再见到这些上海的老师 , 孩子们大胆开朗起来 , 也开始敢“斗嘴”玩笑 , 还有孩子问“211和985是什么学校” 。 上海交大校园里 , 他们一直在提问 。 他们还去参观了上海科技馆 , 回到学校后 , 在艺术教室的科学课上 , 他们用吸管做出了排箫 , 还自制了小夜灯 。
推荐阅读
- 超美时尚屋|阿衰成为校园八卦小能手,在教室做起八卦生意?金金偷听惨遭袭击
- 犯罪|视频|赌场藏身于塘厦深山密林,150名警力突袭捣毁
- 刘国江|19岁小伙带29岁寡妇私奔,隐居深山50年,为爱凿6208级天梯,网友:我又相信爱情了!
- 范美忠|当年8级汶川地震,他是第一个从教室逃跑的老师,12年后现状如何
- 2014年到2017年,强奸增长了两倍
- 青年|广西深山90后夫妻生9个娃,妻子又怀1个,丈夫:抚养无困难
- 北京夫妻扎进深山种燕麦,农民从嫌弃到主动加入
- 深藏不露在深山
- 易地扶贫搬迁|【你笑起来真好看】搬出深山沟幸福生活开始了 云南马关县南山幸福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 凤凰|山西老农深山发现“金凤凰”,一连投喂了4年,如今迎来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