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与论文的背后:正视中国与日本的科技差距
我们高呼着GDP超越日本的时候 , 日本已经在考虑未来100年的事情了 。诺贝尔奖 , 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日本 , 是一个有着强烈危机感的国度 。 作为一个岛国 , 日本地狭人稠、资源匮乏 , 但这并不能阻挡其成为世界顶级的科技强国 , 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来 , 日本已经获得了19个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 。有人不以为然 , 诺贝尔奖算什么 , 还买不到北上广的一套房 , 你艰苦奋斗一生拿到了诺贝尔奖 , 别人只管炒房都比你挣得多 , 更何况诺奖只属于科学塔尖的人!事实上 , 每一个诺奖得主的背后 , 就是一个高科技的产业;每一个高科技产业的背后 , 都是一个超级大脑;每一个超级大脑背后 , 都藏着这个国家的未来!还记得去年 , 日本出手制裁韩国 , 不动声色 , 不费一兵一卒 , 一击重创韩国半导体 , 几乎让全韩窒息 , 让我们见识了 , 弱者的愤怒和抗议毫无意义 。而日本不断唱衰自己 , 日本失落的二十年 , 其GDP停滞不前 , 不是早被我们超越吗?日本的实力在哪里呢?其实 , 日本的实力就藏在那些你看不到的地方!
日本在超高精度机床、顶尖精密仪器、工业机器人、半导体芯片、光学、超级计算机等方面居于制高点 , 掌握着绝对话语权 。我们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了世界最全的工业门类 , 然而日本却控制着世界工业的未来:我们的国产机床市场不断萎缩 , 而日本的超高精度机床却独步天下 , 超高精度机床和材料学并称工业之母 。目前 , 世界70%的精密机床 , 都离不开日本的全自动对刀仪 , 世界最高精度机床主轴、美国F22猛禽战机 , 均与日本机床有关 。以手机为例 , 华为手机因为芯片问题 , 面临生死大考 。 而日本却牢牢掌控着iPhone中的1000多个核心部件 。 可以说 , 没有日本的科技 , 三星、苹果、高通等全球公司 , 也将生死未卜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日本早已放弃了对GDP的追逐 , 而以“诺贝尔”替代进行考察 , 更可怕的是顶层设计的考量 。论文数量 , 中国世界第一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和学术政策研究所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超过美国 , 跃居世界第一 , 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在科研领域日益重要的地位 。不得不说 , 我们这么多年投入的巨额科研资金 , 收获了世界最多的论文 。数据表明 , 2017年 , 中国研究人员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为305927篇 , 位列世界第一 , 高于美国的281487篇;德国为67041篇 , 居第三位;日本为64874篇 , 居第四位 。看到论文数量 , 我们可以高兴一阵子了 , 然而 , 我们再来看看Stanford统计的一个专门评估高水平科学家的数据 , 即全球引用率前十万名的科学家数量 , 恐怕就乐不起来了:
这份数据 , 我们可以看到 , 中国排在荷兰、瑞士、瑞典三个欧洲小国之后 , 而这三个国家总人口分别为:1708万、998万、854万 。 从图中这个指标来看 , 这三个国家高水平科学家的总数量超过了我们 。有人说 , 我们的人口基数大 , 我们投入的经费多 , 我们的论文产出多 , 这是不是意味着若干年后 , 我们也可以拿到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 这种可能性有 , 但具体情况还真不好说!
论文数量与诺贝尔奖之间 , 是不是存在着一定关系?2018年 , 京都大学首次超越东京大学 , 成为科技类诺奖最多的亚洲学府 。 当你看到京都大学 , 感觉它太普通不过了 , 低矮破旧的大门 , 甚至比不上国内的三本院校的大门气派 。京都大学对于教授 , 副教授等科研人员 , 并没有论文的硬性指标 。 所以要是从论文数看 , 京都大学能挤进全球前50名也费劲 。 因为如此“自由”的学风 , 肯定无法高产出科技论文 。京都大学不要求论文数量 , 那些诺奖得主是不是论文一定很高产呢?举个例子 , 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田中耕一 , 他获奖前 , 所有的数据库里都未曾录入过与他相关的信息 。田中耕一不是什么专业的教授 , 也不是硕士博士出身 , 他只是一间普通大学毕业的本科生 。 毕业后成为一家企业中的无名小卒 , 获奖前 , 甚至连一篇像样的论文也没发表过 。人到中年 , 他却从电气转到化学领域 , 研究出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 , 拿下了诺奖 。 低学历、跨专业 , 从来不是日本科研者自暴自弃的借口 。因此 , 从京都大学和田中耕一 , 我们看不出论文数量和诺奖的必然关系 。我们该如何学习日本的科技强国之路刚才说到日本的顶层设计 , 从本质上说 , 也并没什么高深复杂的理论 。很简单 , 思想自由 , 生活自由 , 学术自由 , 这三点大概也就差不多了 。水滴石穿 , 非一日之功 。 1995年 , 日本国会通过《科学技术基本法》 , 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 。 它是这么规划的 , 也是这么做的 , 即便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 , 科研投入也没有减弱 。思想的自由 , 怎么体现呢?有人说 , 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 , 很难改变 。 比如清朝的时候 , 人们的思想被禁锢 , 你会想到去探索什么宇宙星空吗 , 一家平安 , 自求多福吧!
推荐阅读
- 中英文两次发表论文是学术不端还是响应号召?
- 5G基站智能休眠的背后是运营商的无奈
- 高利贷|月息4分?1800万借款2400万利息!真假高利贷背后的谜团
- 中国网|移动扶贫“网络+”∣这些东北农产品3400万年销售额背后的故事
- 拒戴套的丈夫流产的妻:950万台人流背后的无奈
- 美国苹果电脑的销量暴涨背后的真相
- 父母爱情的背后
- 中国对美国的持久战背后,站着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 伪造录取通知书的背后
- 从港姐选举,到蚂蚁上市,背后都是信息的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