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的锡伯族村屯,追溯锡伯族历史( 四 )
典籍记载:西征告捷后 , 官员向大清朝廷奏报说:途中相继出生婴儿已达三百五十余人 。
这是一个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有着铮铮铁骨的民族 。 从那时起 , 有清147年间 , 他们在新疆驻防屯垦 , 没有后退一步 , 没有一个人跑过边界 , 没有一个人逃回东北 , 他们像胡杨树一样在新疆伊犁扎根、生存繁衍 , 发展壮大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了解锡伯族历史 , 还不能不知道一个英雄的名字—图伯特 。 他是锡伯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领袖 。
他于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农历五月 , 出生在盛京北郊(今沈北新区)的锡伯族村屯 。 乳名图克善 , 意为牛犊姓伊拉里氏 。
他年仅10岁时就跟随西征大军至新疆伊犁屯垦戎边 。 18岁时经过考试 , 穿上铠甲 , 成为锡伯营一名军人 。 在军中 , 他当差勤奋 , 学习刻苦 , 并注意研究历史、地理 , 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有政治远见、有丰富生产和战斗经验的精英人才 , 这在锡伯营中是不多见的 。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军营历练 , 他的官职也快步提升 , 成为西征锡伯族人中很有威望的领袖 , 并任职锡伯营最高军政长官—锡伯营总管 。
他任职期间 , 为赴新疆锡伯人做了许多好事 , 其中最大的功绩是 , 带领军民修建了察布查尔大渠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察布查尔是一个地名 , 锡伯族语意为谷仓位于新疆西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麓 , 伊犁河以南辽阔的河谷盆地 。
图伯特统领锡伯营时 , 全营人口已繁衍至7000多人 , 颇有见识的图伯特己经意识到 , 大清朝廷当初调锡伯族士兵和家属4000人同赴新疆 , 到了伊犁后又切断供给 , 让锡伯人通过屯垦解决生计 , 就是要这些锡伯人扎根于此 , 世代相承 , 出发前朝廷承诺的60年后重返故里完全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 而此时 , 靠仅有的万余亩土地耕种 , 已经不能满足锡伯人畜粮草的需要了 。
图伯特采纳正确意见 , 力排众议 , 决定兴修水利 , 垦荒种田 , 以造福于后代 。
1802年(嘉庆七年)即锡伯族西迁到伊犁以后的第37年 , 农历十月察布查尔大渠正式兴工开挖 。
察布查尔大渠开凿于察布查尔山口 , 南引伊犁河水 。
工程宏大 , 十分艰巨 。 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 , 图伯特合理调动劳动力 , 采取边挖渠 , 边种地的办法 , 开一段渠就引一段水进行耕种 , 力求当年动工 , 当年受益 。 他这样做不仅解决了渠道的试水问题 , 也解决了劳动力的口粮问题 。 锡伯族军民 , 在图伯特的率领下 , 齐心协力 , 经过辛勤的劳动 , 终于在1808年(嘉庆十三年)挖成了深一丈 , 渠底宽一丈二寸 , 渠面宽三丈 , 东西长达二百余里的察布查尔大渠
察布查尔大渠是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的生命线 。
大渠一经建成 , 族民欢欣鼓舞 , 生产积极性十分高涨 , 很快就开垦出了八万亩土地 , 以后又逐年增多 。 西征锡伯族人先后迁至察布查尔大渠南北两岸 , 修筑城堡定居了下来 。 从此 , 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原野上 , 出现了村落相望、道路相连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 生产的发展 , 庄稼的丰收 , 使锡伯族军民的生活大为改善 。
推荐阅读
- 西迁精神|十二时辰云美景 一日看尽长安花
- 西迁人|陕汽控股董事长袁宏明访问法士特
- 央视新闻客户端|大连:设置村屯卡点71处 145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全面动物疫情排查
- 大连:设置村屯卡点71处 145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全面动物疫情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