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杜松儒:我追求在平和中凸显力量


8月21日下午 , 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第十五回“颜色的尽头——杜松儒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 本次展览由批评家、《美术》副主编盛葳策划 , 展览按创作年代的线索梳理了杜松儒不同阶段对现代绘画的探索过程 , 从早期色彩斑斓的抽象构成版画 , 到后来的意象构成彩墨 , 再到近年创作的色调深沉的抽象水墨 , 系列作品呈现了青年画家如何探寻以多元的现代语汇表现丰富而神秘的精神世界 。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在致辞中表示 , 杜松儒的展览以及他的经历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意义、有意思的启发和思考 。 “从他的作品里 , 我惊喜地看到了水墨的可塑性” 。
《美术》杂志编审、副主编、本次展览策展人盛葳在致辞时说 , 出身于国画世家的杜松儒尝试水墨材料并探索出一种相当独特而成熟的视觉语言 , 他笔下的云、山、土地、天空 , 用水较少 , 大量采用符号组合和单色铺陈 , 充满水印木刻的形式趣味 。
本次展览艺术家杜松儒表示 , 这次展览是梳理一下自己二十年来从版画到水墨创作 , 通过展览重新审视自己 , 将怀着对艺术的质朴之心“再出发” 。
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陈运成
访谈
广州日报:请问您如何理解现代水墨的?
杜松儒:我觉得所谓的现代水墨 , 只不过是用现代的语言 , 通过水墨这种媒介来表达画家自身对社会的一种感受,表达自己对世界的一种看法 , 这是一个画家的自我要求 。 作为一个水墨画家 , 用什么媒介和手段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 重要的表达更能贴近内心 。 我觉得当代艺术家更需要一个全方位的创作状态 , 与社会产生一种关系 , 而不是在家闭门造车 。 同时 , 我喜欢厚重沧桑 , 有内涵的一些东西 , 不喜欢特别浮夸、漂亮、制作性太强的作品 。
广州日报:您曾有个观点“艺术创作本身应该不断舍弃经验与舒适度带给我们的快感” 。 但是中国传统水墨恰恰倡导坚守这种经验——符号化和程式化的笔墨语言 , 您怎么看呢?
杜松儒:我的版画创作包括去日本学习浮世绘和现代版画 , 都是在学习前人的经验 。 但我所说需要舍弃的经验是指一种程式化的创作状态——很多画家所谓经验就是一上来不加思考的习惯套路——这种经验很可怕 。 我希望每一张画都是画家自己真情地流露 , 而不是凭着自己惯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经验去创作 。 当然 , 优秀的传统和经验是财富 , 一定要坚守 。
广州日报:您出生于一个传统中国画艺术世家 , 把版画的艺术素养转化成现代水墨时 , 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杜松儒:我父亲是一个知名中国画家 , 我的爷爷也写得一笔好书法 , 所以我们家希望我一直延续着水墨这种脉络 。 但我当时年轻气盛 , 喜欢色彩和西方现代艺术 , 所以我选择版画专业 , 并去了日本跟随日本现代版画大家黑崎彰先生学习 , 并取得一些成绩 。 回国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 我开始对水墨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 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 , 这可能跟年龄有关系 , 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这种文化基因和文化背景 。
广州日报:父辈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