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科技大国日本,为何IT业未能与世界接轨?


华舆讯 据东方新报报道 近日 , 关于日本是否会“跟风”美国禁止使用抖音国际版Tik Tok、微信等中国企业的app的话题 , 备受关注 。 日本国内也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 , 有日本专家就质疑 , 为什么日本没有属于自己的app , 全是用国外的呢?的确 , 作为科技大国的日本 , 在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领先世界 , 但IT产业却明显落后 , 至今未能跻身国际舞台 , 甚至被揶揄“IT落后国” 。 这是为什么呢?
日本留美IT工程师、创业家中岛聪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 , 尝试解释了为何日本IT业未能与世界接轨 。
科技科技大国日本,为何IT业未能与世界接轨?
本文插图
重证据、轻责任的日本式决策
崇尚集体主义的日本 , 是不允许一言堂的 。 中岛指出 , 绝大多数的日本企业都是外聘经营者来管理公司 , 他们重视公司内部共识 , 以及达成共识的过程 , 讨厌由上至下、责任明确的决策过程 , 而更青睐于用数据说话 , 先进行市场调研和与竞争对手产品比较 , 再得到大部分人同意后而作出决定 。
这样的“数据导向型”决策就意味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 市场调研、汇整资料、召开会议、上下协商……过程相当漫长 。 中岛说 , 其实很多公司领导在早期就已经决定项目的发展方向了 , 但为了让全公司心服口服 , 不得不花费庞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搜集证据 , 让员工信服作出的决定不是领导的一句话 , 而是各种数据的支撑 。 这种依赖共识的集体决策 , 便导致个人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
而在美国 , 虽然企业也会做各种的市场调研 , 但得到的数据充其量只是帮助作决策的素材 , 很少直接导出结论而做决定 。 所以 , 美国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承担责任 , 果断地做出决策 。 在中岛看来 , 优秀的管理者具备过人的决策速度和说服力 。 即使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做决定 , 并且说服员工为此努力工作 。 如此南辕北辙的决策过程 , 就是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最大的不同点 。
中岛表示 , 一旦采用这种重证据、轻责任的决策方式 , IT企业就很难投资开发那些不存在、需求模糊的新产品 , 最终只能生产出和微软电脑、安卓手机差不多的产品 。
科技科技大国日本,为何IT业未能与世界接轨?
本文插图
难出优秀工程师的产业模式
中岛认为 , 顶尖的工程师的必备条件是强大的创造力和懂得解读世界潮流 , 可以不依靠规范 , 独立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东西 , 为公司带来价值 。 而管理者的作用是营造一个让工程师可以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 在众多软件中找出潜力股进行产品化 , 从而实现收益 。
然而 , 不同于中、美等国家 , 日本的IT业是独有的多层外包的金字塔模式 , 即是由类似总承包商的IT大企业将业务层层转包给其他小公司 , 为客户提供系统开发或解决方案 。
这样层层外包的产业模式 , 意味着大量的人才浪费 。 中岛解释道 , 位于金字塔上层IT大企业的软件工程师 , 他们毕业于一流的理科院校 , 拿着还不错的薪水 , 但却不会自己写程序 。 站在和客户交流第一线的他们 , 一般负责客户咨询对应 , 将基本设计 , 技术方向等内容整理成规格说明书 , 然后转包给下层的小公司 。 而真正做详细设计、写编程、做测试的正是下层外包小公司的工程师 。 地位卑微的他们被嘲讽为“IT小工” , 被迫在工资低、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工作 , 只需按照上层整理好的规格说明书 , 设计符合要求的程式即可 。 因此 , 日本IT业要培养出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是很难的 。
此外 , 中岛还提到 , 日本社会里长期存在的终身雇佣制和根深蒂固的论资排辈文化 , 以及政府对大企业的优惠政策 , 都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 难以诞生给行业注入新血的互联网公司 , 加剧了日本IT业的沉重现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