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冲出第二个“亚马逊”( 二 )
要知道 , 他们当中 , 95%的人在入伍前从未接触过专业体能训练 。从初出茅庐的“菜鸟” , 成长为如今能“掀翻”老兵的“后浪” , 这张成绩单足以让沈子阶骄傲!
看着这些徒弟们在领奖台上意气风发的样子 , 沈子阶又想起了9个月前在桂林特种作战学院与这些新兵初识时的情景——
谈心时 , 新兵张中洋高举握紧的拳头 , 大声地说:“我就想当特种兵 , 想当最优秀的特种兵!”
训练场 , 新兵王也主动背上12公斤的沙背心做双杠训练 。别人做3组 , 他做5组 , 常常吃饭拿筷子手都在发抖……
那时 , 看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庞 , 沈子阶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一天晚上 , 他召集所有带兵骨干开会 , 告诉大家:“兵都是好兵 , 没有一个带不出来!”
新训工作事无巨细 , 吃饭穿衣走路等日常小事都要反复教学 , 既繁琐又枯燥 。有的少数民族战士文化水平不高 , 甚至不会书写汉字 , 沈子阶带着骨干从零教起;有的战士在入伍之前运动不科学导致跟腱断裂 , 沈子阶悉心照顾 , 绝不放弃……
经过112天、900个小时训练时长的锤炼 , 176名新兵全部脱胎换骨 , 入伍训练结业考核及格率100% , 优良率高达88.62% 。
未列入新兵训练课目的轻装5公里越野 , 他们平均用时20分钟;武装5公里越野 , 他们平均用时24分钟 。
集训后期 , 受疫情影响 , 新兵训练中断了一个月 。返营归建后 , 旅领导向沈子阶提出:“这次‘猎豹杯’军体运动会 , 新兵可以不参加 。”
沈子阶的回答虽然委婉却很坚定:“首长 , 都是特种兵 , 我们也想试试 , 重在参与嘛!”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 , 这一参与竟然就是锋芒毕露 。不少人都感叹:“真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运动会闭幕当天 , 某连连长何志才给沈子阶发了一条短信: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何志才是沈子阶当连长时带的兵 。在他的培养下 , 何志才成长为西南地区攀登比武第一名 , 被保送提干入学 。学成归来 , 何志才又在同批干部里第一个被提拔到了连长岗位 。
采访中 , 沈子阶开心地把短信展示给采访人员看 。他自豪地说:“看到他们的成绩 , 真的比我自己进步还要开心!”
看着沈子阶质朴的笑脸 , 采访人员想到了一句话:“老兵永远不死 , 只会逐渐凋零 。”可沈子阶并没有逐渐凋零 , 这个34岁的特种兵 , 虽然已慢慢从舞台的中心淡去 , 但他依然奋战在强军兴军的主战场上!
“冲出亚马逊”有了新的意义
今年夏天 , 沈子阶带领新兵们来到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驻训 。两个月后 , 这些新兵将会在特战连队定编定岗 ,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特种兵 。
连日雷雨 , 新兵们栉风沐雨宿营伪装 , 逐渐有了兵模样 。
“你们的路 , 还很长 。”这话 , 沈子阶也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训练间隙 , 他跟新战士们讲起了自己的偶像——该旅副旅长黎登贵的故事 。
2000年和2003年 , 黎登贵两次代表中国军队走出国门 , 参加世界特种侦察部队的顶级赛事——“爱尔纳·突击” 。在爱沙尼亚的原始森林里 , 他和队友们与来自15个国家的32支代表队同场竞技5天4夜 , 以参赛队第一的成绩在异国他乡升起了五星红旗 。
2009年 , 黎登贵的脚后跟被诊断出骨刺 。剧烈的疼痛让他无法奔跑 , 他就每天坚持走10公里 。渐渐地 , 疼痛感减轻 , 骨刺被一步一步磨平 。当医生再次看到训练场上生龙活虎的黎登贵时 , 不禁惊呼:“太不可思议了!”
2013年 , 黎登贵第3次登上国际赛场 , 带队夺得“金鹰-2013”比赛21个课目中的16个单项第一、5个单项第二的好成绩 。与此同时 , 两项全军纪录也因他而诞生——中国特种兵出国参赛最多、参赛前后跨度最长 。
“36岁的特种兵 , 你是不老的神话!”赛后 , 比赛赛会主席、哈萨克斯坦比然诺夫少将在得知中国队队长兼参赛队员黎登贵已是36岁“高龄”的特种兵后 , 向他表达敬意 。
推荐阅读
- 俄军|打仗亲兄弟 俄军大批装甲车连夜冲出国门 专家:正准备清理门户
- 美国|美要组建“第二个联合国”?特朗普将发邀请,五常中仅中国没收到
- 跑道|韩制T-50教练机起飞时冲出跑道 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类似事故
- 印度|突发:印度载190余人客机降落时冲出跑道断成两截,多人伤亡!
- Array|担任“厨房值班员”的新兵顶撞炊事班长,结果……
- 汪大军|精心带徒传艺,他为新兵精心制订了“一对一”带教规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