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幸福跑|八易其稿的华为基本法

华为基本法的源起
1995年 , 华为迎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几位年轻学者 , 彭剑锋、包政、吴春波等人 。 他们分别留学于美国和日本 , 回国后 , 翻译了大量美、日的管理学著作 , 并在国内进行推广 , 他们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 , 中国管理学界的第一批“盗火者” 。 任正非聘请他们对华为的市场体系做一个组合的薪酬方案 。 在此之前 , 华为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制度体系 。
1996年初 , 任正非突发奇想 , 想请年轻的专家们为华为制定一部基本法 , 于是 , 另一个人登场了 , 他就是留学于美国的黄卫伟 。 从此 , 黄卫伟与华为结下了不解之缘 , 在彭剑锋等人结束与华为合作之后的将近20年 , 黄卫伟和吴春波一直在华为兼任管理顾问 , 近距离、长时间地观察和研究华为 。
任正非对黄卫伟的评价是:“学术功底很深 , 现在还有几个人钻研大部头的西方原著?黄老师可是一本一本地在啃……”2014年5月 , 在黄卫伟从中国人民大学退休之后的第三年 , 被华为聘为首席管理科学家 。
【追着幸福跑|八易其稿的华为基本法】华为基本法奠定了华为文化和管理体系的基础
《华为基本法》最核心的部分是价值观:实现顾客的梦想 。 从根本上奠定了华为后来20年的价值趋向 。 华为早期走的是一条技术驱动的路线 , 到底是技术至上还是客户至上?在1996年前后 , 华为内部有激烈争论 , 《华为基本法》开宗明义将华为定位于“实现顾客梦想” , 从而以“法”的形式使之尘埃落定 。
应该说 , 《华为基本法》与IBM在根本点上是一脉相承的 。
在黄卫伟看来 , 《华为基本法》是对任正非管理思想的系统总结和阐述 。 比如“资源是会枯竭的 , 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 华为没有可依赖的自然资源 , 就是在人的头脑里发掘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 实际上定义了华为是经营人的企业 。 人是企业的最大财富 , 在这一概念下 , 从而确定华为是一个由货币资本和劳动资本(包含知识付出、企业家贡献)共同构成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体系;2009年确立的华为核心价值观中的“以奋斗者为本”的早期思想即来源于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