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痴|七国之乱与晁错之殇,文景之治:盛世背后的隐秘

帝制时代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 , 是我国进入帝制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 值得大书特书 。
从汉高祖时期的“车不同驷” , 到汉景帝时期的物阜民丰 , 百姓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 汉文帝与汉景帝这两位皇帝功不可没 。
历史痴|七国之乱与晁错之殇,文景之治:盛世背后的隐秘
文章图片
汉高祖刘邦“自天子不能具其钧驷 , 而将相或乘牛车 , 齐民无藏盖 。 ”——《史记·平准书》
可以说 , 没有“文景之治”的财富积累和人口增长 , 就不可能有养精蓄锐后汉武帝北征匈奴的伟大胜利 。 盛世背后的隐秘
汉景帝刘启继位的时候 , 继续沿用了黄老之道无为而治的思想 , 进一步恢复生产 , 积蓄国力 。 但在盛世背后还有着许多的隐秘 , 甚至隐患:比如皇权的威严不足 , 以及诸侯王实力过强的问题 。
当初平定“诸吕之乱”之后 , 捡了个皇帝当的汉文帝刘恒 , 为了封赏有功之臣以及安定人心 , 再次分封了一大批诸侯王 。
历史痴|七国之乱与晁错之殇,文景之治:盛世背后的隐秘
文章图片
汉文帝刘恒
而按照汉高祖刘邦定下的规矩 , 这些刘氏皇族的诸侯王都是有实权的 。 他们直接掌控封地的军政大权 , 拥有收缴赋税以及铸币的权力 , 而且不用向朝廷纳税 , 完全就是国中之国 。
早在汉文帝时期 , 就先后有济北王刘兴和淮南王刘长反叛作乱 , 虽然很快就平息了 , 但这些事件都预示着诸侯王与中央政权的矛盾正在加深 , 是更大的叛乱的先兆 。
尽管汉文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 比如:把平定“诸吕之乱”的功臣周勃等列侯赶到各自的封地去 , 加强皇帝对都城局势的控制;因为各地诸侯王与汉文帝血缘关系较远 , 他开始分封诸皇子为王 , 加强自己一系的实力;把大的诸侯国拆分成多个小国之后 , 分封多个诸侯王 , 抑制诸侯王实力膨胀 。
汉文帝的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 , 但都是治标不治本 , 只是延缓了矛盾彻底爆发的时间而已 。 七国之乱
如今说起“七国之乱” , 许多人都会把原因归为汉景帝在皇太子时期误杀吴王太子刘贤 , 导致吴王愤恨与恐惧 , 从而起了反叛之心 。
但其实 , 七国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 , 在于汉景帝的“削藩”政策 。
历史痴|七国之乱与晁错之殇,文景之治:盛世背后的隐秘
文章图片
汉景帝刘启(剧照)
当时 , 皇权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激烈 , 御史大夫晁错向汉景帝献《削藩策》 , 列举各诸侯国的罪过 , 请求削减诸侯国的封地 。
起初 , 削藩进行的还算顺利 , 楚王、赵王、胶西王分别被削减了数量不等的郡县 , 但没有激起强烈的反抗 。
直到汉景帝与晁错准备对吴王动手的时候 , 消息传到吴王刘濞那里 , 不甘心坐以待毙的他开始联络诸王准备谋反事宜 。
历史痴|七国之乱与晁错之殇,文景之治:盛世背后的隐秘
文章图片
汉景帝刘启
等朝廷的使者正式将削藩的诏书送到吴王的领地时 , 吴王刘濞悍然杀死封地内由朝廷任命的2000石以下官员 , 迈出了造反的实质性一步 。
其后 , 事先与吴王刘濞联络好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纷纷公开反叛 。
光是吴王刘濞 , 就聚众30余万人 , 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 , 以“请诛晁错 , 以清君侧”的名义 , 举兵西向 , 这就是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 晁错之殇
由于早有预谋 , 反叛的主力吴楚两国实力又非常雄厚 , 且联络了匈奴联合进犯 , 一开始叛军的进展非常顺利 , 汉景帝刘启得知消息后非常慌乱 , 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
按照常理 , 作为大一统的王朝 , 又逢盛世 , 地方有人反叛派兵平叛也就是了 。
御史大夫晁错建议 , 汉景帝应该亲征 , 这样可以鼓舞朝廷大军的士气 , 同时打击叛军的信心 , 动摇其军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