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唐氏综合症患者小时候长得不一样,长大后都差不多,是啥决定他们的长相呢
这个命题还是有点问题的。。。长大后并不是都差不多,实际上认真看的话会发现每个患者还是有自己的外貌特征的,只不过唐氏综合症的患者具有的共同外形特征过于明显,所以造成外人的感官印象就是都是眼距宽,眼小,不聚焦这些外形。自己父母看自己的小孩那肯定都是独一无二的外貌。唐氏综合症的病因是因为21号染色体三体造成的,正常人应该是2条,患儿在受精卵发育的时候出了问题变成3条了。染色体上面的基因控制人体的各种表型包括外形特征,它的畸变当然导致外貌的变化,更加重要的是导致智商和免疫系统的低下。具体机制还没人搞太清楚,不过可能与基因过量表达有关吧,本来2份的基因变成3份了,变化是很大的。
■网友的回复
有一部分唐氏综合症的人通过努力是可以过得接近正常人生活了,他们是无害的天使,愿大家可以放低心里的芥蒂,真诚的接受他们的缺点
http://www.hk-dsa.org.hk/染色体
一般人而言,每個細胞中有四十六條染色體,每條染色體包含各種遺傳基因,如長相、智力和皮膚顏色等。染色體出現問題,就會有機會是唐氏綜合症,染色體的變化主要來自三大種類:
? 廿一三體症 此情形是第廿一對染色體上加多了一條染色體,唐氏綜合症人士的細胞中有四十七條染色體,接近95%的唐氏綜合症人士是屬於這類型的。
? 染色體移位 細胞中多出的一條染色體,其某部份會依附在其他的染色體,特別是會出現在第十四對或廿一對染色體上,有5-6%的唐氏綜合症人士是屬於此類。
? 無色體 此類非所有細胞有四十七條染色體,有些是四十七條,有些是四十六條的,這種情形較為罕有,只有1%的唐氏綜合症人士是屬此類。
1/600
唐氏綜合症是於一八六六年,由唐.蘭登醫生發現,當時他看到一群人有相同的特徵,於是便取其姓氏-Down,定名這症狀為唐氏綜合症。
唐氏綜合症的成因仍是個謎;但從過往統計得知,父母年紀越大,出生孩子有唐氏綜合症的機會會越高,一般便認為高齡產婦遇上的機會較大。
根據世界各地統計,平均每六百個嬰孩中,會有一個是唐氏綜合症人士出生。
慢活
唐氏綜合症人士生長速度較慢,不論在肌能、認知和語言等各方面,均需要多些時間適應及訓練。他們大部份是輕度及中度的弱智人士,他們學習比較慢一點,仍會到達終點。經過學習後,他們也能照顧自己、發展潛能、與人溝通、外出工作,過著與普通人一樣的生活。
社交方面,在智力和言語表達的影響下,對他們在社交上的發展,也會造成部份障礙;但同樣地,只要給予他們與人接觸和交往的機會,從日常環境中,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加上他們率直樂天的性格,社交絕非他們面對的難題
率直
他們擁有獨特的個性和思想感情,熱愛音樂和舞蹈、喜歡模仿別人,天性樂天、愛交朋友助人、友善、率真、有時會有點固執。還有其他,留待你與他們相處時再發掘了。
身体特征
初認識唐氏綜合症人士的人會誤以為他們的樣子是倒模出來的,因為他們的外貌有一些相似的特徵,包括:頭扁、斜眼、扁鼻、口細、舌頭粗及有紋、肌肉張力差、手指短小、第一、二隻腳趾趾距較大、個子普遍較矮小及部份有痴肥傾向。當然,他們並非每種特徵也擁有,正如你我一樣,各人的外貌總會有分別的。
健康问题
在唐氏綜合症人士之中,以下的健康問題較常見,包括:
生長速度較慢,不論在肌能、認知和語言等各方面,均需要多些時間適應及訓練;
先天性心臟病—有40-60%唐氏嬰兒出生便有心漏症,須在兒時做心臟手術;亦由於心臟問題,會引致其他併發症,例如肺炎; 耳朵有毛病,有弱聽或失聰情況;
眼睛問題,如近視、斜視(鬥雞眼)和淚管閉塞,導致經常流眼水;
胛狀腺不足,會影響其情緒及引起身體上其他的毛病;
肌肉張力差,令他們肌能活動表現較弱,如手指不靈活,扣鈕較困難;
睡眠窒息症; 容易有痴肥現象。
沟通技巧
說話技巧:簡單直接,語氣肯定,咬字清晰,並且要有眼神接觸;內容避免空泛,不宜說得太快。
聆聽技巧:留心字眼,及其表情和動作;若聽不清楚,可再請求說多次;再重覆句子,確定對方說話意思;留心聆聽,給予時間讓他們表達意思。
交往須知:以身作則;協助表達情緒;多給予機會,以免倚賴;引發他們喜愛的話題及興趣;要耐心了解,給予適量時間;留意當時人身份及年齡作相對的回應;賞罰分明(對錯要立即提出,多作鼓勵);不宜用貶義字眼作批評,如愚蠢無用,他們明白你是看扁他的!
■网友的回复
「唐氏综合症」是什么
▼
「唐氏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唐氏综合症患儿在智力、生长、发育;内脏、外貌等多方面的异常。50%的患儿在5岁前死亡,8%的患儿仅活过40岁,仅2.6%活过50岁,患者平均寿命仅16.2岁。
染色体疾病,唐氏综合症患儿的明显表现就是长相上有异常。
■网友的回复
太长不看版: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兔子说,这都不是事。唐氏综合征患者因为发育问题导致了一些相似的异于常人的体貌特征,我们在识别他们的时候,会强化这种共同的差异而忽视他们的个体差异。在心理学上,这叫“面孔识别跨种族障碍”。二十年前,我陪我奶奶逛故宫,午门前面,有很多欧美旅行团。 这是我奶奶这个农村老太太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高加索人(沿用传统,其实政治和科学都不太正确)。过了一会,老人家发出两个感慨。第一个是:这么膻,跟路过羊圈似的。第二个就是:他们长得怎么都一样。后来接触的人越来越多,那些平常不脸盲的人,碰到老外一脸懵的人真多啊。不是我们见世面少,你去搜一下,欧美人面对亚洲面孔同样是一脸懵。这个人太多,有点犯规。换个人少的。。。。甚至对于二次元。。不过对于爱豆们来说,这都不是事。对外国人脸盲,这种现象早就得到了心理学家的重视。1914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Gustave Feingold最早提出了面孔识别跨种族障碍这一概念。一百多年里,不同的研究和试验证明了:1、这种障碍确实存在;2、原因可能是我们会习惯于用“适合”自己族群的外貌特征来区分个体。比如白人的发色和虹膜颜色多样,这是他们个体识别的重要依据。黄种人发色和虹膜颜色几乎一样,他们就瞎了;3、如果婴儿在9个月之前能频繁接触不同族群的人,ta长大后将不会出现识别障碍;4、即便是成人,多接触不同族群人的脸,时间长了识别障碍也会缓解。回头再说唐氏综合征患者。唐氏综合征也叫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染色体障碍。一般人的染色体都是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而唐氏患者的体内,第21对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三体综合征其实并不止21三体一种。幸运或者不幸的是,21对染色体很小,携带的遗传信息不是那么关键,所以相比于其他的三体征胚胎,他们更容易活着生下来。每75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是唐氏患者。母亲的年龄是目前唯一比较确实会影响唐氏发生率的因素。母亲20岁时产下唐氏儿的概率大约是1/1500,30岁时是1/1000,40岁时是1/100,50岁时是1/50。其他诸如经济状况、营养状况、民族、饮食习惯等其他因素都与唐氏发生没什么关系。所以很多医疗机构建议35岁以上的孕妇要做胎儿的唐氏筛查。然而问题又来了,由于年轻孕妇的基数更大,实际上70%以上唐氏儿是35岁以下的年轻妈妈生下来的。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每个准妈妈都应该做一下唐氏筛查。就是一个概率问题。我们应当感谢那些唐氏患者,他们替我们趟了雷。虽说比起其他的三体征,唐氏相对症状较轻,但是那也是涉及300多个基因的复杂问题。90%以上的患者会有轻到中度的智力障碍,绝大部分患者都有身体发育迟缓,40%以上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过去,唐氏患者的预期寿命仅20岁,目前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他们的预期寿命可以达到50岁。唐氏患者在大多数人眼里的第一印象就是:痴呆。所以这种病征以前被称为“先天愚型”。但这既不准确,也不能涵盖唐氏征的所有问题。相当一部分唐氏患者可以完成小学的课业,一少部分甚至可以拿到大学毕业文凭。经过训练,一部分唐氏患者可以完成一些社会工作,让他们能自食其力。唐氏患者给人的第二印象恐怕就是:长相奇怪。1866年英国医生约翰唐(John Down)第一次科学描述这种疾病时用的词是:“蒙古痴呆”。因为患者头面部扁平,眼裂较小且眼角上翘,看起来有点像蒙古人种的特征。当然,现在人们不用这种带有歧视性的描述了。取而代之的是:“国际脸”。觉得唐氏患者长得都一样,不只是我们的问题。现在请大家仔细看这些唐氏患者的面容,把注意力从他们被疾病摧残的部分移开,去注意他们的发型、发色、神情乃至职业特征。慢慢你会发现他们跟我们一样充满了个人特征,识别也就不再难了。真正的爱豆,哪怕只是偶像身体的一部分,也能分清谁跟谁。
■网友的回复
【为啥唐氏综合症患者小时候长得不一样,长大后都差不多,是啥决定他们的长相呢】 小时候也长得差不多啊,有经验的大夫刚出生就能看出来了。
■网友的回复
其实有时候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三体,就是多了一个,那多的这个就造成了宝宝眼距宽,眼小这个外貌特点,国内不知道有没人研究这个
推荐阅读
- 为啥看毛片或者和人聊色色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全身发抖,呼吸困难
- 为啥大家都避免谈论自己的收入
- 为啥年轻的时候很擅长聊天,到中年反而不会了
- 怎么样理解「传统是智慧的糟粕」这句话既然是糟粕为啥还会传至现在
- 为啥有人喜欢穿破牛仔裤?
- 是不是人都轻视容易得到的,渴望难得到的为啥
- 为啥当自己喜欢的人最后也喜欢自己的时候会不舒服
- 为啥有的人会希望自己有精神病
- 为啥在现实中能说会到,而用手机跟别人聊天说不了2句话
- 为啥21岁的我,对谈恋爱有种恐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