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观察|先“致郁”再“治愈”,网易云音乐未免想的太简单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先“致郁”再“治愈” , 网易云音乐未免想的太简单
近日 , 社交网络上关于“网抑云”的话题层出不穷 , 随着8月3日网易云回应“网抑云” , 这条新闻随之登顶8月3日晚的微博热搜 。 网易云音乐回应称 , 将上线的“云村评论治愈计划” , 包含邀请心理专家、万名心理专业志愿者加入“云村治愈所” , 万名乐评达人组成云村乐评团发起乐评征集大赛 , 升级《云村公约》治理虚假编造内容在内的三项内容 , 为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专业帮助 。
本文插图
网易云音乐这项“治愈计划” , 虽然标榜是对极少数真正有抑郁倾向的用户提供帮助 , 但是单凭着自己的“一厢情愿” , 一棒子把所有网易云用户都打成“需要得到治愈的抑郁人士” , 把听歌交友的“云村”变成了“云村精神病友康复交流中心” , 这或许过于武断 。 对于一个用户构成相对复杂的音乐软件来说 , 平台汇集了不同类型的用户而非千人一面 , 因而不能简单地通过一项计划被整体治愈 , 同时也需要平衡好多方的感受 , 更需要考虑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 。 这样看来 , “治愈计划”也许并不会奏效 , 反而会“致郁” 。
本文插图
一、不需要被过度“治愈”的年轻人
当代年轻人步入社会之前的生活也许充满着“乐” , 没有什么“苦” , 但步入社会后 , 却承受着社会转型的巨大压力 , 发现现实和理想总会存在差距 , 因此“我很丧”的自嘲和调侃 , 不仅能降低自我和别人的过高预期 , 还是对抗焦虑的有效武器 。 “丧文化”中平静的绝望和颓废 , 再浓郁的的心灵鸡汤也浇不起半点涟漪 。 “治愈计划”这样的心灵鸡汤 , 或许在年轻人看来 , 毫无作用 。
本文插图
实际上 , 几乎每个人都会出现“丧”的情绪 , 但只有很少人沉浸其中走不出来 。 “丧”只是年轻人自我保护的方式 , “丧”一下 , 自己和自己撒个娇 , 然后 , 自己“暖”一下自己 , 再温柔的对抗这个“残酷”的世界 。 叫嚷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年轻人其实并不是真的想“丧” , 他们其实想做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事情 , 只是眼下没有找到而已 , 每晚“伤痛文学”的输出 , 是年轻人苦中作乐的解压方式罢了 , 无需过度担忧 , 若是随意一次正常的情绪宣泄都要被官方笼统定义为需要“抱一抱”或“心理治疗”的求助行为 , 实在太累 , 因此也并不需要小题大做的“治愈计划” , 听一首好歌、感受一下音乐带来的正能量才是正解 。
二、不想被“治愈”的“假抑郁”人群
有人把丧当绑带 , 也有人把丧当三餐 。 被年轻人调侃的网易云的别名“网抑云”或许并不是空穴来风 。 这个别名的出现是因为网易云音乐的热门评论大部分都是一些可以编造的抑郁故事 , 这是看不下去这种无病呻吟行为的部分网友的感慨 。
本文插图
明明是享受音乐的云村 , 却成了丧文化的积极产出地 。 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似乎成为了“假抑郁”人群营造的“悲惨世界” , 无论是情歌还是纯音乐 , 即使是一首赛博朋克流派的音乐下面 , 评论区总少不了一些与歌曲本身无关的消极感慨 , 甚至同样一段文案可能同时出现在几百首风格迥异的音乐评论区 。
本文插图
当然 , 装睡的人永远叫不醒 。 适当的负面情绪的抒发可以得到治愈 , 但是“为丧而丧”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假抑郁难免招致非议 , 也根本不需要“心理治疗” 。 更何况过度沉浸在负能量中本就是对自己的消耗 , 中了“丧”的毒 , 病入膏肓 , 就很难再站起来了 。
推荐阅读
- |2020密云自然观察体验活动正式启动
- |这一天天的,真美啊...
- 胃肠肝胆科曾医生|通过观察尿液,普通人是否可以知道尿酸升高?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吗
- 雷探长观察室|海拔4500米的七夕告白
- 白酒|酒业观察|以“情”动人,酒企如何借节日营销“圈粉”年轻人
- 装修|观察:岩板通过设计融入整装产业链条中,能有多大的应用体量与前景?
- 新金牌娱乐观察家|冯巩出游不带保镖、不端架子,装高冷的小鲜肉该跟老艺术家学学?
- 科学观察|地球上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 新金牌娱乐观察家|40岁高圆圆晒聚会照,身材似20岁却被法令纹出卖,女神也有今天?
- 宇宙|不要总是局限于表面观察而结论 宇宙或为数据模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