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杜甫目睹了什么写下了“国破山河在”?焦虑地白发都快掉光( 二 )


安守忠部只需把牛吓傻就胜利了一大半 , 他们嘶叫呐喊、擂动战鼓 , 没有受过战争训练的耕牛被吓得止步不前 , 还没开战 , 阵型已乱 。 叛军顺势纵火烧车 , 逃命的士兵和受惊的牛乱作一团 , 唐军大败 , 伤亡惨重 , 四万余人中生还的不过几千人 。 房琯不甘心 , 二十三日率领南路军于青坂再战 , 又败 , 杨希文、刘贵哲投降叛军 。
李亨即位以来对叛军发动的第一仗即以巨大损失宣告结束 , 长安百姓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之火被熄灭了 , 杜甫看着街上胜利归来的胡人 , 痛苦、失望、悲愤、悔恨 , 种种心情化成了诗: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 , 血作陈陶泽中水 。
野旷天清无战声 , 四万义军同日死 。
群胡归来血洗箭 , 仍唱胡歌饮都市 。
都人回面向北啼 , 日夜更望官军至 。
悲青坂
我军青坂在东门 , 天寒饮马太白窟 。
黄头奚儿日向西 , 数骑弯弓敢驰突 。
山雪河冰野萧瑟 , 青是烽烟白人骨 。
焉得附书与我军 , 忍待明年莫仓卒 。
他还能做什么呢?只能学都人向着李亨所在的北方掩面而泣 , 下雪的时候独自愁吟 , 邻近州府消息不再传来 , 诗人只好对着空气说话 , 在冬夜写信思念远方的亲人 。 一个人的时候 , 潜行去曲江看看 , 找个人少的地方吞声哭泣 , 春天来了 , 草木盛开 , 曲江两岸多少美丽的宫殿 , 化为废墟 , 部分残存的大门紧锁 , 他想起了“同辇随君侍君侧”的“昭阳殿里第一人” , 明眸皓齿又如何 , 不照样落得“血污游魂归不得”的下场 。 几十年后(835年) , 唐文宗受其《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 , 细柳新蒲为谁绿”启发 , 对曲江园林和宫殿进行大规模整治、重修 , 曲江短暂地焕发生机 , 而后因甘露之变带来的政局混乱再次没落 。
【杜甫|杜甫目睹了什么写下了“国破山河在”?焦虑地白发都快掉光】面对城陷家亡、妻离子散 , 杜甫焦虑地白发都快掉光 , 只能靠写诗来摆脱无力感 , 在由他创造的诗世界里任性地做一个巨人: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春天当是充满希望的季节 , 可是满眼望去 , 国家破碎 , 山河犹在 , 自然界充满生机 , 反而让人更易睹物神伤 , 诗人仅用“破”“在”“深” , “一字而神理俱出” , 司马光直夸杜甫“最得诗人之体” , 每一句看似平淡 , 字句之外 , 另有余音 , “国破山河在 , 明无余物矣;城春草木深 , 明无人迹矣 。 花鸟平时可娱之物 , 见之而泣 , 闻之而悲” , 全赖时势 。 诗人不仅让我们跟随他的视线由远及近 , 还调动了听觉系统 , (看)花溅泪 , (听)鸟惊心 , 前面略去“看”“听” , 后面将动词“溅”“惊”前移 , 花使泪流 , 鸟使心惊 , 诗意大增 , “感时”“恨别”置于句首 , 既强调事由 , 又引出后两句 , 情感逐步递进:与家人失联的日子 , 我百感交集 。 一句“家书抵万金”道出多少饱受战乱之苦人民的心声 , 千古传诵 , 落句“方思济世 , 而自伤其老” , 难道诗人注定在忧国思家中老去?

本文为大鱼号独家稿件 , 未经大鱼号许可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