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敏网络|谁在假装抑郁?谁又在制造流行?,洪敏网络:被玩坏的“网抑云阴乐”背后( 二 )


有网友总结了在网易云音乐评论区获得更多赞的办法:情歌下面痛悼初恋、电音DJ疯狂抖腿、民谣下面追忆往事……当万物皆可“网抑云” , 感人至深和无病呻吟也就只剩下一墙之隔了 。 当初第一个写下评论的人 , 是留存经典 , 往后无数个通过抄袭批量生产的人 , 是滥用 , 是故作矫情 , 也可能被视为博关注、博同情 。
正如文化研究学者阿多诺所批判的 , 一种泛滥的文化生产 , 是标准化与伪个性的 , 这样的文化内容毫无价值而只会造成大众的精神空虚 。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 “网抑云音乐”的戏谑称谓 , 是对这些廉价、同质化、不真诚的煽情评论在表示抵抗 。
洪敏网络|谁在假装抑郁?谁又在制造流行?,洪敏网络:被玩坏的“网抑云阴乐”背后
文章图片
“云上”的情感贬值与连接瓦解
当“网抑云音乐”的称谓开始流行 , 与网易云音乐评论被冷嘲热讽相伴而生的是“反煽情评论”的出现 。
“为什么海水跟眼泪都是咸的?”
过去的回复是:“笑着流着海水一样咸的眼泪……”
现在则变成了:“因为在所有的离子中 , 氯离子和钠离子最容易溶解在水中 , 地球上的海洋中到处都是不计其数的氯离子和钠离子 , 而以人类的味觉 , 氯化钠是咸的 。 ”
是的 , 另一种极端评论出现了 。 如此具有反差性的言论互动充满了戏剧感 , 在两种极端的交叉中 , 那些曾经丰富的情感似乎也被消解了 。
二者的碰撞 , 也反映了各自代表的观念的碰撞 , 有多少人在迎合“网抑云” , 就有多少人在嘲讽“网抑云”;有多少人在假装抑郁 , 就有多少人在助推“网抑云阴乐”成为流行 。
洪敏网络|谁在假装抑郁?谁又在制造流行?,洪敏网络:被玩坏的“网抑云阴乐”背后
文章图片
那么 , 在形形色色的用户不断涌入的背景下 , 又是否可以怀疑这类音乐社区的氛围越来越不稳固 , 看似强烈的用户情感联结其实一击即破?
或许可以从美国传播学者柯林斯的著作《互动仪式链》中得到一些启发 。 他在书中首先提到互动仪式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 , 包括正式的典礼 , 如各种准备充分的仪式 , 也包括没有模式化程序的自然仪式 , 如谈话、肢体的触碰等 。
互动仪式运作的核心机制是主体间高度的相互关注和高度的情感连带 , 处于互动仪式链中的个体通过情感上的共鸣 , 形成与认知符号相关联的成员身份感 。 如今的互联网产品也大多沿用这种互动仪式链的思维进行产品服务的构建 , 例如 , 网易云音乐便定位为一个虚拟的社区“云村” 。
早期的音乐评论区 , 正是音乐同好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 。 当用户收听音乐时看到了具有真情实感的评论 , 会记录下来 , 或者通过点赞和关注与评论发布者建立联系 。
然而柯林斯同样强调“身体的在场”是仪式进行的必要条件(身体的在场指交流共处于同一个时空 , 双方可以进行肢体接触 ,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 而用户在网络上进行评论的时候 , 恰恰缺乏这种在场性 。
因此 , 任何音乐社区乃至任何网络社区上的用户情感联结其实都是相对易碎品 , 很容易因为某些不和谐因素而出现情感弱化、信任危机甚至是价值观撕裂 。 网抑云阴乐的流行 , 是用户认同感降低的表现 , 当评论区中出现了虚假的故事、编造的人设、伪装的情感 , 原有的共鸣就会开始失效 。
现如今 , 由于被二次加工和解读 , 网抑云阴乐给很多人带来了欢乐 。 但对于平台而言 , 社区苦苦打造的互动仪式链面临瓦解 , 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
数字时代听众行为与心态的变化
今天 , 漫无边际的数字互联网由形形色色的平台组成 。 人们像数字游民 , 每天马不停蹄地在手机屏幕上切换 。
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用途 。 在微博 , 人们查看热门搜索 , 关注自己喜欢的明星动态 。 在微信 , 人们发朋友圈 , 与亲友联系 。 音乐平台则承担起了方便大家听音乐的功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