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骑兵为中军,步兵分两翼——两宋间的反骑兵战法的个人分析

Array|骑兵为中军,步兵分两翼——两宋间的反骑兵战法的个人分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两宋之际的宋金战场上 , 诸多宋军将领一反常用的步兵居中 , 骑兵分为两翼的布阵选择 , 采取了骑兵为中军 , 步兵分两翼的作战方法 。此处以名将岳飞为例:
方郾城再捷 , 飞谓云曰:‘贼屡败 , 必还攻颍昌 , 汝宜速援王贵 。’既而兀术果至 , 贵将游奕、云将背嵬战于城西 。云以骑兵八百挺前决战 , 步军张左右翼继之 , 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孛堇 , 兀术遁去 。
——《宋史·卷三六五》
关于这种一反传统的布阵是遵循了何种的原则 , 引用嫖相的话来说:“历史上没有脱离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的阵型 , 也没有能脱离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所形成的具体战术的阵型 。阵型从来都是战术的附属产物 , 而不是反过来 。先有装备 , 然后有技术 , 之后有战术 , 然后才是阵型 。”
Array|骑兵为中军,步兵分两翼——两宋间的反骑兵战法的个人分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Array|骑兵为中军,步兵分两翼——两宋间的反骑兵战法的个人分析】两宋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重甲与铁骑称雄的时代 。
这种宋军的布阵 , 以具装骑兵为核心加大量重骑兵(马匹未披甲) , 作为军阵的中军 , 两翼为数量最多的身披铁甲的重步兵 , 重步兵为强弩、长枪、长刀重斧混编的部队 。
Array|骑兵为中军,步兵分两翼——两宋间的反骑兵战法的个人分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金军在辽东时多用骑兵 , 作战主力称为硬军 , 硬军多为重骑兵 。两翼的硬军 , 其战马的“马甲亦甚轻” , 宋军称为拐子马;中央的硬军多为铁甲完备的具装骑兵 , 宋军称为铁浮屠 。从辽东一隅扩张到据有东北到跨越燕山南北及河北、河东等地后 , 金军有渤海、奚人和汉人补充步兵部队 。这时金军便多以步兵居中 , 骑兵分两翼的传统布阵方式 。
由于金军多在河北以签军的方式 , 强拉汉人壮丁参军 , 故而签军为主的步兵部队存在训练不足且士气低落的严重问题 。金军必要时会让部分硬军下马 , 作为重步兵维持步兵阵线 , 且硬军下马作战的记载并不鲜见 。此处引用两则:
《金史·完颜挞懒传》:遣挞懒与阿里刮将兵二千往拒之……闻宋兵十万且至 , 会宗望益兵四千 , 合击 , 大败之 。其卒二千 , 阵而立 , 驰之不动 , 即麾军去马击之 , 尽殪 , 擒其将石瑱而还 。
习尼列与移刺补、奥屯撒屋出、崔尹、仆根撒屈出以兵五千沿壕为状 , 余兵皆舍马步战 , 击其前行骑士 , 走之 。于是 , 行马以前冲以长枪 , 行马以后射以劲弓 。良辅兵稍挫 , 习尼列乘胜麾兵 , 撤其行马 , 破其七阵 。(此处是:金军先下马步战 , 赶走宋军骑兵 , 然后金军用长枪阵突破宋军拒马 , 后用强弓扩大战果 。)
Array|骑兵为中军,步兵分两翼——两宋间的反骑兵战法的个人分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以宋军和金军的这两种布阵方法为例 , 对其战法进行可能性分析 。由于不涉及具体布阵中兵力的具体布置 , 这种分析方法是很粗糙的 。
以岳将军为例 。岳飞沿袭河北反骑兵的经验 , 用骑兵居中 , 步兵分两翼布置 。关键在于减少具装骑兵对宋军步兵的威胁 , 用田忌赛马的方式赢得胜利 。
Array|骑兵为中军,步兵分两翼——两宋间的反骑兵战法的个人分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