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超硬核!北斗核心部件100%国产化!已服务137个国家!( 二 )
6月以来 , 随着北斗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 , 负责国际业务的孙勇和同事们越来越忙 , 客户们的咨询越来越多 , 要求也越来越具体 。
本文插图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国际业务处欧亚区市场经理孙勇
自主可控天地宽 ,
北斗最强大脑 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据统计 ,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137个国家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签下了合作协议 。 随着全球组网的成功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来的国际应用空间将会不断扩展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向全球提供的重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 它之所以能够不断迭代升级 , 应用多样化 , 源于中国的研制人员把核心元器件和关键技术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 那么国产化100%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究竟是怎么出炉的呢?
本文插图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五〇二所
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五〇二所的实验室里 , 《经济半小时》采访人员见到了第一批参与北斗卫星研发的研究员高星 。 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高星老人手里拿的是太阳帆板驱动机构SADA 。
本文插图
SADA
SADA如同人体上的肩关节 , 可以带动太阳能帆板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 , 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取能源 , 并将能量传递到卫星内部 。 在整个卫星上SADA看似不起眼 , 却被誉为“卫星的生命线” 。
本文插图
高星
但在北斗一号研制的起步阶段 , 我国的技术储备还很不完备 , 太阳帆板的驱动结构只能依靠国外进口 。 为了将“生命线”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 高星带着团队拉开了国产化的序幕 。
20世纪90年代 , 一边是国外的技术封锁 , 另一边国内部件厂家的产品和技术尚不成熟 , 当高星他们摸索着研制出国产首个长寿命、高轨道太阳帆板驱动机构的初样产品时 , 却发现驱动机构的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温差将近60摄氏度 。 产品是否能经受住如此大的温差考验 , 高星心里也没底 。
本文插图
高星
高星的办公桌里 , 还珍藏着当年的手稿 。 实验设备完全手工画制 , 零件大概就有上百个 。
本文插图
当年的手稿
为了验证自己设计生产的产品 , 究竟能否经得住60摄氏度的温差 , 高星着手自己设计了实验设备 , 展开了国内首次温度梯度实验 。 这次试验 , 持续了整整三个昼夜 。 反复实验中 , 他们终于成功了 。
本文插图
高星
如今国产太阳帆板驱动机构已有四大系列、20多种产品 , 300多台国产产品在太空中提供服务 。 30多年的时间里 , 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 , 55颗卫星环绕全球 , 离不开高星这样的开拓者 , 还有更多年轻的面孔 。
本文插图
太阳帆板驱动机构
北斗三号卫星拥有的精确定轨、自主生存、自主控制的本领 , 得益于它有一个聪明的大脑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五〇二所的星载计算机及电子产品研制中心 , 就是“最强大脑”诞生的地方 。
推荐阅读
- Spacex|卫星互联网轨道资源稀缺,中国航天如何与国际卫星界大亨竞争?
- 中年|北斗“一张网”可实现全天候、高精度、自主可控服务
- 科学|中国将发射超强卫星,功能领先多国,将于明年发射
- 国产芯片|北斗率国产芯片“突围”:22nm芯片一年内将普及 将领先GPS两代工艺
- 中国经营报|北京建立信息化技术审查机制 新上项目必须采用北斗相关技术
- 中年|好消息传来!中国北斗明年使用22nm芯片:技术再次全球领先
- 芯片|北斗最新一代高精度定位芯片亮相
- 行业互联网|北斗定位芯片 年内有望“上新”
- 北京商报|探索“北斗+”的无限可能 北京北斗产业规模已超500亿元
- 行业互联网|见证历史!北斗定位芯片首次亮相!千万网友强势围观“你好,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