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晖开辟新战场,贝壳链家打包冲刺美股

在中概股遭遇信任危机 , 纷纷回归港股之际 , 左晖却选择逆流而行 , 向远在太平洋东岸的美国资本市场发起冲刺 。
北京时间7月24日晚 , 贝壳集团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文件 , 股票代码为BEKE , 知名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华兴资本和摩根大通为贝壳集团首次公开募股的联席主承销商 。
据悉 , 贝壳集团计划募集最多10亿美元资金 , 发行价格区间等信息暂未透露 。 此前 , 贝壳的竞争对手58同城(WUBA)和房多多(DUO)赴美上市分别融资1.74亿美元和7254万美元 。
如果贝壳抢滩成功 , 将创造今年以来中国企业赴美最大规模IPO , 这也是继2018年底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登陆纽交所以来 , 首家在美IPO融资规模超10亿美元的中国企业 。
逆流冲刺美股
贝壳找房的诞生 , 承担着链家转型和上市的双重任 。
左晖曾经表示 , 若按照链家现有模式发展下去 , 迅速占领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 但不管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 还是在对C端服务上 , 链家一定会碰到增长瓶颈 , 甚至可能在行业混乱的恶性竞争中受伤 。
2018年4月 , 脱胎于链家网的贝壳找房成立 , 主体公司为天津小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实际控制人为左晖 。 在业务构成上 , 贝壳找房着力于连接B端第三方经纪中介和C端用户的平台业务 , 以实现数字化和线上化转型 。
与此同时 , 贝壳找房开始为链家系上市做足准备 。 2019年3月 , 腾讯、百度、高瓴、万科等22家投资人从链家撤出投资 , 公司注册资本由2054.02万元变更至1355.82万元 , 企业管理层也发生相应变化 。
对此 , 贝壳找房当时回应称 , 本次减资目的在于企业发展所需 , 原投资方在链家的股份将通过协议镜像平移到贝壳找房 。 市场也再次解读称 , 贝壳找房将替代链家 , 承担登陆资本市场的重任 。
7月24日深夜 , 招股书悄然更新 , 不过上市地点是汹涌动荡的美股市场 , 上市主体也囊括了贝壳找房和链家两个平台 , 名为“贝壳集团” 。
“企业选择在哪里上市 , 要综合考虑上市目的地市场等多种因素 , 包括市场估值高低、资金容量、包容性、便利性、认可度及法制环境等 。 ”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前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谈从炎认为 。
美国资本市场之所以成为不少互联网公司、新经济公司的上市首选地 , 关键因素是美国市场长期以来对这些新业态包容度最高 , 尤其是允许此类公司“同股不同权”的特殊股权安排和VIE(协议控制)的公司架构 。
值得注意的是 , 美股市场上涉及房产中介业务的内地公司 , 未能像想象中般乘风破浪 。 因业绩压力较大 , 有消息称58同城在今年6月已达成私有化协议 , 将于下半年从纽交所退市 , 房多多上市至今股价表现一般 。
资本故事难讲 , 受中美经贸摩擦等影响 , 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担忧情绪再次升温 。 5月20日 , 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 要求外国公司通过PCAOB(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审计 , 未达标的外国上市公司将被摘牌 。
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之下 , 贝壳找房仍急于赴美冲刺 , 或许跟链家此前签订的“对赌”协议有关 。 据悉 , 2016年链家在进行B轮融资时 , 承诺公司此后5年内实现上市 , 否则投资人有权在任何时间按8%的单利率进行回购 。
但此前不久 , 国内联合办公运营商优客工场赴美上市半年后仍无实质性进展 , 被指已同美股一壳公司合作 , 进行曲线上市 , 估值较以往缩水七成 。 此次贝壳集团逆风而行 , 能否如愿抢滩还需打上问号 。
左晖的新战场
“链家是贝壳平台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我们坚信链家的成功经验帮助贝壳在搭建行业基础设施和标准以及贝壳快速和可持续增长方面铺平了道路 。 ”招股书中 , 左晖以一封长长的信 , 概括贝壳的成长路径及与链家的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