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社|中国现代出版业的最大基地,却因日本人的到来几乎消失,命运堪忧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中国现代出版业的最大基地 , 却因日本人的到来几乎消失 , 命运堪忧
自从进入清朝末期 , 中国现代出版业最大的基地就是上海 。
这里不仅聚集了全国最重要、最有实力的出版社 , 还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印刷设备和最通达的信息网络 , 且许多出版业的佼佼者 , 都汇集在此处 。 因此 , 在全国出版总发行量里 , 仅仅上海一城的出版量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 是全国最大的出版地区 。 以至于 , 上海被人们赞誉为“出版之城” 。
山川社|中国现代出版业的最大基地,却因日本人的到来几乎消失,命运堪忧
本文插图

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七十周年之际 , 上海出版社的一位研究员 , 趁此机会对上海在二战中的浮沉 , 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 在他的研究报告中 , 有一章节就提到了“上海出版业”在二战中的命途 , 里面详细的说明了这几大问题:
一、在战争前夕 , 上海为什么能成为全国最大的出版中心?
二、在战争爆发的时候 , 上海出版业经历了怎样的挫折 , 它采取了什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损失?
三、在占据了上海以后 , 日军是如何通过出版社控制社会舆论的?
四、在战时 , 全国著名的“五大书局”命运如何?
山川社|中国现代出版业的最大基地,却因日本人的到来几乎消失,命运堪忧
本文插图

别急 , 今天我们将以时间为区间 , 划分一下上海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 为大家一一解答这些疑难困惑 。
首先 , 是上海出版业的“黄金时代” 。
自从开放了通商口岸以后 , 上海就开始慢慢积累起自己在出版业方面的优势 , 并逐步取代原来雕版时代出版中心的地位 , 摇身一变成了新时代书刊业发展的中心城市 。 到了二十世纪初 , 科举制被废除 , 使得上海全国出版中心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
1920到1930年 , 上海已经成长为亚洲地区最繁华、最国际化的大都市 。 有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以后 , 上海精神文明逐步发展起来 , 出版业更是欣欣向荣 , 甚至 , 迎来了它最巅峰的发展时期 。 更为重要的是 , 在当时 , 全国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五大书局“商(商务印书馆)中(中华书局)世(世界书局)大(大东书局)开(开明书店)”均落户于上海 。
其中 , 仅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和中华书局这三家书局出版的图书总量 , 就已经占了全国出版量的60%以上 。 此外 , 除了汇集五大书局 , 上海还培育了一大批品牌出版物 , 如:《百衲本二十四史》、《辞海》、《中国新文学大系》、《开明青年丛书》、《文学丛刊》和《良友画报》等 。 这些大型图书不仅启蒙了中国人 , 还在当时激起了一阵涟漪 , 直到现在 , 依然被人们视为经典 , 广受人们的喜爱 。
总而言之 , 在“八一三”事变之前 , 上海出版业蓬勃发展 , 迅速崛起 。
山川社|中国现代出版业的最大基地,却因日本人的到来几乎消失,命运堪忧
本文插图

其次、受战争影响上海出版业遭受挫折 。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 , 上海的繁荣和出版的“黄金时代” , 均是在战争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创造出来的 。 但是 , 自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 , 一切都开始偏离了原有的轨道 。 受战争的影响 , 绝大多数处于华界闸北、宝山和杨树浦地区的印刷机关由于来不及往内地或租界转移 , 导致被毁 , 损失严重 。
然而 , 那些没有被毁坏的工厂、仓库及其里面的机械等物品 , 在华界沦陷后不是被日军看作是敌人的资产查封 , 就是被日军用各种名目强行占有 。 “中国三大工厂之一”的世界书局即是后者 , 它在战时被日本的商社华中印会社占用 。 但其它五大书局则被日军以印刷“有害读物”为由扣押了将近两千万册图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