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猫财经|中国神童退化史:出家、吹牛、造假、搞传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01
1974年5月 , 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第二次来到中国考察 。
在那个荒唐的时代里 , 已经拿过诺贝尔奖的李政道最关心的是人才培养 , 但是时隔两年再次回国 , 看到的却是人才培养的全方位中断 , 哦 , 也不对 , 还有两个领域还是非常繁荣的——乒乓球和芭蕾舞 。
乒乓球在海外是扬了国威的 , 并且成为外交的先锋 , 不能不重视;而芭蕾舞则成为了西方了解中国的窗口 , 是国家形象 , 对芭蕾舞演员的培养不遗余力 , 芭蕾舞演员在物资匮乏的时代 , 得到的都是超规格的待遇 。
科学是啥?科学是“反动” , 张铁生这样的考试交白卷的才是英雄 。
在上海 , 李政道参访了复旦大学和芭蕾舞学校 , 这种反差自然是能够看得见的 , 这样不行啊 , 回到北京后 , 就抓紧写信 , 一份关于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建议就递了上去 。
当然 , 这事儿很紧迫 ,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 , 又急不得 。
当时的教育什么情况呢?几年后 , 邓小平主持过一个座谈会 , 问教育的情况 , 当时的清华大学副书记的何东昌发言说 , 清华大学招收的工农兵学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 很多人只有小学水平 , 到校后还要补习中学课程 。 邓小平当即插话说 , 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 , 还叫什么大学!
这就是当时的情况 , 李政道只好“曲线救国” , 向孩子们“下手”了 , 芭蕾舞演员是从小培养 , 那么是不是可以从全国选拔一批十三四岁的孩子 , 用培养芭蕾舞演员的精神来培养这些天才少年呢?
李政道想要实现的是在中国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 。
建议递上去了 , 但是进展并不快 , 直到1977年 , 江西冶金学院的老师倪霖给兼任中科院院长的副总理方毅写了一封信 , 推荐了江西赣州八中的天才少年宁铂 , 信收了 , 方毅批示中科院下属的中国科技大学 , “如属实 , 硬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
中科大也积极下去调研考察 , 不久 , 宁铂跟方毅下棋并两盘全胜的新闻传遍全国 , 宁铂成为70年代末以及80年代的“别人家的孩子” 。
02
1978年 , 科学迎来了春天 , “神童”宁铂走进了刚刚成立的中科大的少年班 , 与他一起进入少年班的 , 还有20位同学 , 最大的16岁 , 最小的11岁 。
不久之后 , 少年班的“三大天才神童”——宁铂、谢彦波、干政——就家喻户晓了 , 简直就是70年代的icon 。
在集中“中国天才”的少年班 , 他们是最厉害的吗?也不算 。
在对赣州八中的考察考试里面 , 宁铂只考了第二名 , 但是推荐信和“赢过副总理”让他的名声最大 , 宁铂的故事不仅是报纸上的“2岁背诗、5岁上学、6岁学中医、8岁下围棋” , 他的故事甚至有专门的手抄本在私底下流传 。
谢彦波是因为年龄最小 , 而干政则是登上了畅销书《神童的故事》中 , “干政切瓜”的故事广为流传 。
少年班是一种创举 , 这是无疑的 , 即便是在刚刚恢复高考的当时 , 这也算是石破天惊的事情 , 但在后来中科大的模式在1985年得到了推广 , 又有清华、北大这样的12所全国重点大学开了少年班 , 大家继续前赴后继地造天才 。
这事儿的争议一直有 , 大学的少年班起起落落 , 直到2003年 。
2003年 , 那位对少年班的缔造“功不可没”的神童宁铂出家了 。
1978年宁铂入校 , 开始学习理论物理 , 四年后 , 宁铂在中科大留校任教 , 19岁时就已经成为了全中国最年轻的助教 , 他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
但是 , 千金难买我愿意 , 而对于自己不愿意的事情 , 宁铂多少也有些抗拒 , 比如他喜欢天文 , 但是中科大没有天文 , 他想转南京大学 , 但是中科大不放;后来学习理论物理后 , 他迷上了星象和气功;作为神童教育的“得利者” , 他在公开场合批判神童教育 。
2003年 , 出家为僧 , 舆论哗然 。
03
“少年班扼杀天才” , 炮火对准了少年班 。
宁铂出家后 , 人们顺带着回溯了一下另外两位“天才” , 发现也很难 。
11岁上大学的谢彦波 , 15岁进入中科院读硕士 , 18岁读博士 , 但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 , 国内的博士学位没拿下来 , 去了美国的普林斯顿待了近10年 , 还是没能处理好跟导师的关系 , 美国的博士学位也没拿下来 。
而干政去普林斯顿的时候16岁 , 但是同样是因为和导师的关系 , 没有拿到学位 , 他又拒绝回中科大继续读博士 , 而是赋闲在家 , 等想要回到科大工作 , 已经达不到科大的条件了 。
批评越发尖锐 , 一时少年班人人喊打 , 那股全国兴办少年班的风潮散去 , 少年班又回归中科大 。
少年班真的扼杀了天才吗?
自然也不是 , 还是有不少人给少年班长脸的 , 中科大40多年培养了4000多位毕业生 , 大都活跃在企业界和科学界 , 张亚勤、马东敏、闵万里、陈云霁 , 互联网的世界里也少不了他们 。
推荐阅读
- 酒业|换届!保护知识产权 “护航”中国酒业再出发
- “后浪”国潮来袭!解码“中国青年”T恤系列
- 创新|创新“富”能|梦网富信亮相第8届中国智慧餐饮创新峰会
- 读懂中国制度,《求是》推荐这本书!
- 国际时评 | 中国“双桨齐动” 经济破浪前行
-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回暖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发挥积极作用
- 汪文斌援引《柳叶刀》:反对用阴谋论指责中国
- 高考|如何填报高考志愿?高三教师和高校招办教师支招
- 中小|惠普联合北京大学发布《中国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创新指数》
- 华为|2020年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发布华为海信等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