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科技老冤家台积电断供华为 中芯国际能否成救命稻草?


_本文原题:老冤家台积电断供华为 中芯国际能否成救命稻草?
搜狐科技老冤家台积电断供华为 中芯国际能否成救命稻草?
本文插图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不可抗拒的外力 , 将华为、台积电和中芯国际这三家举足轻重的公司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
7月17日 , 市场对中芯国际的追捧有所降温 , 其在科创板开盘后一度跳水超9% , 截止收盘股价报77.06元 , 下跌7.07% , 市值5714亿元 , 相较前一日蒸发近435亿元 。 不过 , 中芯国际仍是A股市值最高的半导体企业 , 并稳居A股科技股总龙头 。
此前一日 , 创下最快IPO审核纪录的中芯国际在科创板上市 , 首日上涨近202% , 并以480亿元跻身A股历史上第四大单日成交额 。 在这一天 , 与中芯国际纠缠多年的老冤家台积电发布了喜人的二季度业绩 , 其先进制程的量产进展也为人瞩目 , 再次暴露出中芯国际的差距 。
这场业绩说明会上也传来坏消息:如果现状未有改变 , 台积电9月14日之后无法再供货华为 。
今年5月 , 美国再次启动新一轮针对华为的制裁 , 华为芯片若使用美国政府管控的软件或者设备 , 需要向美国商务部申请许可 。 台积电正是华为芯片的重要代工商 , 而前述表态则被看作是台积电最终选择妥协 。
华为亟需找到新的同盟 。 在三星、英特尔等其他厂商同样被美国切断供货可能的情况下 , 中芯国际被视为最有希望的救星 。 同时 , 在半导体产业链谋求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当下 , 中芯国际也被赋予了更重大的历史使命 。 它能承担起这样的使命吗?
工艺落后两三代 与老冤家台积电差距明显
作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商 , 中芯国际常常被拿来跟行业老大台积电作比较 。 实际上 , 这两家企业可谓是一对老冤家 , 双方发展纠葛多年 。
在2000年中芯国际成立之前 , 其创始人张汝京和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就已有恩怨 。 1974年在美国毕业后 , 张汝京进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德州仪器工作 , 彼时张忠谋已是这家公司的资深副总裁 , 张汝京为他的下属之一 。
从德州仪器退休后 , 张汝京在1998年回到中国台湾担任世大半导体总经理 , 并带领其迅速成为台湾仅次于台积电和联电的第三大芯片工厂 。 这引起了张忠谋的忌惮 , 最终台积电在1999年以51亿美元收购世大 , 而张汝京也未在张忠谋的劝说下留下来 , 为此还被罚了很多台积电的股票 。
那时 , 张汝京已下定决心——去中国大陆建厂 。 在上海政府的支持下 , 张汝京带着筹集的14.8亿美元和一批行业人才创办了中芯国际 , 13个月在上海建成第一座晶圆厂 , 并迅速壮大 , 2004年完成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上市 。 这一年 , 中芯国际营收接近10亿美元 , 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芯片制造厂 。
但高光背后 , 中芯国际早就面临着来自对手的狙击 。 2003年台积电多次起诉中芯国际侵犯专利及窃取商业秘密 , 2005年双方达成庭外和解 , 中芯国际赔偿台积电1.75亿美元 , 占中芯国际2005年营收的15% 。 但这未换来长久的和平 , 2006年台积电再次将中芯国际告上法庭 , 起诉其未遵守和解协议 , 要求赔偿10亿美元 , 相当于中芯国际这年营收的近七成 。
中芯国际积极反诉和斡旋 , 最终在2009年以赔偿2亿美元 , 授出约10%的股份告终 , 而时年61岁的张汝京则离开中芯国际 , 被外界解读为台积电和解条件之一 。 至此 , 中芯国际与台积电长达6年的专利战落幕 。
从离开世大 , 到再度离开中芯国际 , 被称为中国半导体之父的张汝京两次失去舞台 , 都与台积电和张忠谋有着直接的关系 。 没有了张汝京的中芯国际在此后不久进入董事会争夺控制权、掌门人频频更换的内乱中 , 这让客户对其信任大减 , 也影响了公司在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