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评论|警惕出口成脏的“祖安文化” 污染校园|新京报专栏( 二 )


孩子们的脏话 , 来源于玩游戏时的口口相传 , 更是来源于自己的父母 。 在微博、论坛等更匿名的社交媒体上 , 更是充斥着各种“网络暴力” , 一言不合就展开谩骂 。 单独看一个案例 , 可能构不成“违法” , 也到不了警方出动的地步 , 但是大量个案就汇集成一种粗鄙成风的语言氛围 。
网络语言是一种潮流 , 它和书面语的“文明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 但是也不等于我们就无所作为 , 任由其败坏下去 。 对所谓“祖安文化” , 或许很难“彻底铲除” 。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警惕 , 但简单粗暴的禁止其实也是变相的激励 。 我们必须更加耐心 , 也需要付出更多时间——为了孩子 , 我们需要创造更多好的语言以及清朗的网络环境 。
□张丰(专栏作者)
编辑:孟然 校对:卢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