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嫦娥四号迎第二十月昼,科学成果揭秘冯·卡门撞击坑地下结构( 二 )


那么 , 雷达探测到的多层的玄武岩是从哪里来的呢?根据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邸凯昌团队提供的着陆区高程模型和雷达获取的地下界面位置 , 使用趋势面分析(Trend Surface Analysis)算法 , 给出了不同层表面变化趋势(图3) 。
嫦娥四号|嫦娥四号迎第二十月昼,科学成果揭秘冯·卡门撞击坑地下结构
本文插图

图3 趋势面分析(三角形为着陆器位置 , 黑色星号为玉兔二号轨迹点位置 , 白色箭头表示从低地势指向高地势)
从趋势面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 , A、B、D层反射面都是西南高、东南低 。 由于玄武岩是由高向低流动的 , 因此更高的方向可能是玄武岩层来源的方向 。 而在着陆区域的西南方向 , 我们观测到一个火山口穹顶(图4) 。 从穹顶的高程数据来看 , 在冯?卡门撞击坑表面至少存在着三次较为大型的喷发 , 而且这几次喷发的厚度与我们的观测结果较为一致 。 C界面东南方向较高 , 我们推测是由Alder撞击坑溅射物覆盖导致 。 根据对撞击时序、估计厚度值和喷射源方向的分析 , E层之下是某次或多次撞击事件的溅射物 。
嫦娥四号|嫦娥四号迎第二十月昼,科学成果揭秘冯·卡门撞击坑地下结构
本文插图

图4 着陆区西南部玄武岩流构造 。
上述成果发表在近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 该工作获得了澳门科技发展基金(0042/2018/A2, 0089/2018/A3, 005/2017/A1 and 0079/2019/A2) , 国家航天局民用航天预先研究项目(D020101) , 江西省教育厅基金(GJJ180489)等经费支持 。
论文信息
1.First look by the Yutu-2 rover at the deep subsurface structure at the lunar farsid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262-w
2.Comparison of Dielectric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Lunar Regolith at Chang'e-3 and Chang'e-4 Landing Sites Revealed by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29/2019GL084458
(原题为《嫦娥四号迎来第二十月昼 , 科学成果揭秘冯·卡门撞击坑地下结构》)【嫦娥四号|嫦娥四号迎第二十月昼,科学成果揭秘冯·卡门撞击坑地下结构】(本文来自****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