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哈佛女孩10年帮助6000余位流动儿童:他们的未来应有更多可能


文章摘要:
广州市越秀区青草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 , 是一家关注流动青少年的公益组织 。 流动儿童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住在城市里 , 大多只能就近在办学条件不足、资源有限的打工子弟学校读书 , 由于学籍和户籍的限制 , 他们在生活的城市升学面临诸多门槛 。
从 2009 年举办第一届夏令营至今 , 青草公益服务过广州6000多位流动儿童 。
“我们的目标 , 是要让更多孩子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和动力 , 创造对自己有意义、对他人有贡献的生活 。 ”创始人王向、向芯说 。
青年|哈佛女孩10年帮助6000余位流动儿童:他们的未来应有更多可能
本文插图

左为王向 , 右为向芯
王向问过很多在念初中的流动儿童关于“未来”的话题 , 一些孩子面容稚嫩 , 说的话却很灰心 , “我成绩这么烂 , 反正以后都只能去搬砖 。 ”
他们看起来和本地孩子没什么不同:穿着校服 , 有一样的青春痘和人际关系烦恼 。 却有更深的困境 , 他们的父母是城市里最常见的打工者——出租车司机、清洁工、保安、工厂工人……他们跟随父母租住在位置边缘的城中村 , 在办学条件不足、资源有限的打工子弟学校读书 , 由于学籍和户籍限制 , 在生活的城市升学面临诸多门槛 , 很多人念初二就得回老家准备参加中考 , 变成“留守儿童” 。

流动儿童也被称作“随迁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打工子弟” 。 据《2018年广州市教育统计手册》 , 广州义务教育阶段的非本地户籍学生已有近62万名 , 每100名初中、小学学生中 , 就有约44名是流动儿童 。
2009年夏天 , 王向和向芯从广州的高中毕业 , 暑假期间带领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一学生开展夏令营 , 发现自己能为流动儿童做更多事情 , 便将活动继续了下去 。
2009年到2019年十年间 , 向芯被哈佛大学录取 , 一直读到博士;王向先后在中国香港学习 , 美国、德国等地留学;青草公益从一个不成熟的学生社团 , 到正式注册的NGO , 截止2019年7月底 , 服务过广州19个流动人口社区的6283位流动儿童 。
十年间 , 城市化迅猛向前 , 涉及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和资源分配曲折调整 。 “怎样才能让更多流动儿童 , 找到成长的方向?追求有尊严、有价值的生活?”
【青年|哈佛女孩10年帮助6000余位流动儿童:他们的未来应有更多可能】
青年|哈佛女孩10年帮助6000余位流动儿童:他们的未来应有更多可能
本文插图

青草夏令营
以下是王向和向芯的口述:
“这次经历 , 就像成人礼 , 我们开始关注生活圈子以外的社会现实”
2009年夏天 , 我们高中快毕业的时候 , 无意间看到流动儿童打架斗殴的新闻 , 我们在学校一直做学生活动 , 所以想着能不能做些什么 。

最终决定带他们做夏令营活动 。 高考结束那天的下午 , 我们几个同学在一间快餐店里 , 给打工子弟学校一个个打电话 。 很多学校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 , 或者觉得我们太年轻 , 没理我们 。
打了不下二十个电话 , 最后和海珠区的康乐中学谈妥了 。
学校的教室是旧厂房改建的 , 外墙还在装修;没通地铁 , 只有一辆公交直达 。 我们在高中母校找了20个同学当志愿者 , 带着30多名正在读初一的打工子弟开展第一届夏令营 。 五天的时间里 , 我们给孩子们开课:英语、公民视角、历史、生物、地理等等;也带他们唱人生中第一首英语歌 , 用毛笔和宣纸画竹子水墨画 。
夏令营结束的时候 , 同学们问 , “姐姐明年还来好不好?”第二年7月 , 我们如约回去了 , 还把夏令营扩展到了白云区的启明中学 。
我们增加了新的项目 , 比如“牛奶可乐经济学” , 教孩子们有趣的经济学入门知识;拍卖会活动 , 让他们动脑筋 , 尝试用最少的钱拍到最多的物品 。 也开展周末营 , 带孩子去探索生活的这座城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