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时报排头兵|人人带枪:流血事件层出不穷,美国禁枪咋就这么难?,年生多艰( 二 )
与此类似的还有1981年的里根遇刺案 。 1981年3月30日 , 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在哥伦比亚特区希尔顿酒店与工会代表吃饭并发表演讲 , 并通过封闭式"总统通道"离开酒店 , 原本万无一失 , 但却在前往距离酒店只有9米的专车时被凶手约翰·欣克利用手枪击中肺部造成严重失血 , 所幸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 。
欣克利的刺杀动机依然与政治无关 , 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引起一位女演员朱迪·福斯特的注意 。 欣克利对朱迪·福斯特的痴迷起源于其出演的电影《出租车司机》 , 电影中的男主角是一名孤独自闭的退伍军人 , 为了引起暗恋女子的注意 , 企图谋杀总统候选人 。 欣克利将《出租车司机》反复看了不下15遍 , 并自比作男主角 。 在几年对福斯特追随无果后 , 欣克利决心走出臭名昭著的一步——刺杀里根 , 借此"扬名"美国 , 得到美人的关注 。
文章图片
▲"里根遇刺"枪击现场
文章图片
▲凶手约翰·欣克利被压倒在地
在沉默中爆发的孤独患者根据美国国家校园安全中心和保护局统计的数据看 , 美国从2002年开始至今 , 每年都有学生或者老师死于枪杀 。 从2013年到2019年 , 美国在6年时间里 , 竟发生了220多起校园枪击事件 。
不同于渴望出名的枪手 , 校园枪击案中的凶手大多沉默、内向 , 在外人看来或许还有点羞涩 , 并且年纪很轻 , 大多20出头 。 20世纪90年代末 , 美国爆发了一系列恶性校园枪击案 。 枪手大多有详细的犯罪计划 , 攻击目标明确 , 由于感情问题而产生的仇恨和对杀人行为的崇拜也是一些校园枪手诸多犯罪动机中较常见的一部分 。
1999年4月20日 , 两名18岁青少年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进入美国科罗拉多州杰佛逊郡科伦拜中学 , 枪杀了12名学生和1名教师 , 造成其他25人受伤 , 随后自杀身亡 。 这起"4·29科伦拜中学校园枪击案"震惊了全美 , 在枪击案发生前 , 哈里斯就曾在网站上向一位同学布鲁克斯·布朗发出死亡恐吓 , 布朗的父母在1997年底发现了网站上的恐吓讯息 , 告知了杰佛逊郡警方的调查员麦可·格拉 。 经过调查 , 格拉发现网站上还包含了许多暴力恐吓 , 专门针对哥伦拜中学的学生和教师 。
1998年1月 , 哈里斯和克莱伯德因偷窃电脑零件被逮捕 。 释放后 , 两人开始着手将如何藏匿枪支、炸药和怎样实施攻击计划的细节秘密记载在博客中 。 两人本打算在科伦拜中学自助餐厅引爆炸药 , 等人们仓皇逃出时进行大规模射杀 。 但该计划因为炸药引爆失败而被更改 , 哈里斯和克莱伯德直接进入餐厅扫射学生和教职工 。
文章图片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内 , 成千上万名师生为枪击案死难者举行烛光守夜活动
而2007年"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的凶手赵承熙似乎是克莱伯德的翻版 。 赵承熙 , 韩国籍 , 在无故枪杀了32名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师生后 , 开枪自杀 。 枪击事件后 , 有关当局在赵承熙的宿舍里找到了两份共6页笔记 。 在这些笔记中充满了各种对"有钱的孩子"、"放荡的人"和"欺诈的吹牛者"的诅咒 , 甚至写出了令他感到沮丧的人的名字 。 热爱暴力游戏、沉默寡言、很少流露情感是赵承熙与克莱伯德共通的特性 , 他们甚至都特意留下大量文字和录像 , 让外界去揣摩 。
文章图片
▲学生在白宫外"躺尸"要求控枪
【国防时报排头兵|人人带枪:流血事件层出不穷,美国禁枪咋就这么难?,年生多艰】校园枪手 , 往往是那些孤独患者 , 他们在承受了社会、他人的不公后 , 长期处于心理压抑的状态 , 最后一次性宣泄出情绪的时候倾向于选择"报复性的自杀" 。 而大多数校园枪手并非高大、强壮 , 这也是他们借助枪支来实施暴力的部分原因 。
推荐阅读
- 琉璃翡翠|国防部长公开“背叛”,撤走一个宪兵营,特朗普下令军队平息骚乱
- 环球时报|“特朗普对抗TikTok比应对新冠更认真努力”
- 环球时报|为遏制酒后驾驶行为,俄计划为所有汽车安装“酒精锁”
- 环球时报|外媒:特朗普给出45天时间,让字节跳动与微软协商TikTok出售事宜
- 日本掀起手工糕点浪潮
- 环球时报|借口“中国渗透” 审查高校合作对华打压,印度又盯上新目标?
- 浦东时报|公益集市亮相世博源 为烧伤患儿筹集“美丽基金”
- 浦东时报|突出“两重点两结合” 浦东各级工会投入4380万元慰问职工
- 浦东时报|2020全球电竞大会在浦东召开 上海提速建设“全球电竞之都”
- 环球时报-环球网|失踪8人或已经死亡,美军两栖战车沉没1死8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