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抗战末期鲁南地区日军窘状,老百姓:跟乞丐一样,到处要饭吃


日军|抗战末期鲁南地区日军窘状,老百姓:跟乞丐一样,到处要饭吃
文章图片
日军|抗战末期鲁南地区日军窘状,老百姓:跟乞丐一样,到处要饭吃
文章图片
日军|抗战末期鲁南地区日军窘状,老百姓:跟乞丐一样,到处要饭吃
二战即将进入尾声之时 , 昔日不可一世的日军已成强弩之末 , 失去往日威风 , 许多人变得消极厌战 。 在山东敌占区 , 比如泰山、沂蒙等地 , 日军当时的情景被记录下来 , 真可谓“形似乞丐 , 状若小偷” 。

根据文档记录 , 日军在当时出现严重的粮食问题 , 部分驻扎军队 , 每天供给两餐 , 主要是七成麦子加三成大米烧成的干饭 , 配搭一点咸菜 。 偶尔改善伙食 , 也只有黑豆煮鱼 , 这是日本贫民常吃的一种饭 , 却也成了侵华日军的美食 。
【日军|抗战末期鲁南地区日军窘状,老百姓:跟乞丐一样,到处要饭吃】驻扎青驼(当时隶属临沂)的日军宗鹅部队、驻扎郯城的笠原部队 , 因为军粮供给不上 , 友军部队又不肯支援 , 只能采用“当地募集”的方式来获得食物来源 。 他们到当地百姓家中 , 以军票购买青菜萝卜 , 也从一些商店购买些罐头之类的物资 , 但罐头只供给伍长和有功的老兵 , 普通士兵只能吃青菜 , 肉类很少 , 一个月不见得能吃上一次 。 很多日本少年兵根本吃不饱 , 饿得面黄肌瘦 , 只能偷偷到当地百姓家里要饭吃 , 或偷饭吃 。
有人或许会问 , 日军为什么不直接去抢?那是因为当时日本军队的主力调往南方战场和海外战场 , 驻守的各镇的部队 , 多为老弱病残以及一些十几岁的少年兵 , 军部也不允许他们太放肆 , 以免引发强烈的抗日情绪 , 因此规定要跟当地人保持友谊 , 尽量不要发生摩擦 , 买东西、坐车都要给钱 , 或者以实物代替钱抵给当地人 。
尽管日本军部有这些规定 , 但不是每个日本士兵都遵守 , 他们想要改善生活 , 一是靠“抢” , 二是靠“偷” , 就拿泰山区据点的日军来说 , 他们经常到百姓家里偷东西 , 当地有不少日本商人开办的买卖 , 也经常被他们“光顾” 。 一份留存的档案册记载 , 在十六日 , 日军偷了一户人家五包纸烟 , 还偷走一麻袋花生 , 又在油坊偷走一桶油 , 回到军营用油煮花生时 , 被失主找来 , 伍长(军曹)于是当面用木棍打了几个士兵 , 但并没有赔钱给失主 。
日军经常到集上吃包子吃点心 , 吃完之后 , 没有钱支付 , 就拿香烟或者小物品抵价 。 郯城的日军不但偷老百姓的东西 , 还偷军营的东西 , 比如袜子、毛巾、肥皂等等 , 用这些东西跟当地人换取一点食物 , 有些日军甚至把子弹和手榴弹拿出来换东西吃 。 少年兵的私人物品几乎全部被老兵偷走 , 他们没有东西交换 , 只能哀求一切年老的妇女要东西吃 。 当地人善良 , 见他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 , 于是就给他们馒头、窝头 , 让这些少年兵果腹 。
费县的日军进行“节俭运动” , 只有军官才可以穿皮鞋 , 士兵全部穿当地人制作的千层底布鞋 , 每人一双破皮鞋要在整队出发时才能穿 。 军服破了 , 也没得更换 , 军部要他们体恤“皇国时难” , 衣服补一补接着穿 。 不少士兵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 , 衣服破了也不缝补 , 故意破衣烂衫 , 用袖子擦枪杆、擦鼻涕 , 也不刮胡子 , 走在街上跟乞丐没多大区别 。
有些日本士兵跟当地人相处久了 , 有了感情 , 常在农忙的时候到百姓家里帮着干农活 , 甚至有人拜当地人为干爹干妈 , 扬言再也不回去 , 留下来当个农民过日子 。 他们帮干农活 , 当地人就管他们饭吃 , 临走时还给一些麦子和咸菜 , 把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感动得哭鼻子 。 有些士兵甚至哀求当地人把他们藏起来 , 他们实在不想回军营 , 有个青驼部队的少年兵藏了半个多月 , 被逮走后 , 过了没一个月又跑了 , 他藏在一个农户家里 , 答应给这户人家当儿子 , 但最终没能得偿所愿 , 抗战胜利后 , 他被遣返回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