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TB|朝廷如何选拔人才?有人用葡萄酒换了个刺史,没有高考的汉朝

大家好 , 我是以史为鉴 。
2020年 , 我们终于迎来了这场艰难的高考 , 首先希望所有考生能旗开得胜 , 金榜题名 。
本期《墨说三国》我们聊聊还没有高考 , 也就是没有科举制度的两汉三国时期如何选拔人才的 。
以史为鉴TB|朝廷如何选拔人才?有人用葡萄酒换了个刺史,没有高考的汉朝
文章图片
汉朝以孝道立国 , 所有的皇帝谥号中都有个孝字 , 比如常说的汉文帝、汉武帝 , 其实他们的谥号全称应该是汉孝文皇帝、汉孝武皇帝 。
既然皇帝都推动孝道 , 选拔官吏自然要从孝道开始 , 于是汉代选拔人才察举制的第一环节就是“举孝廉” 。
所谓“察举” , 就是考察推举 , 从刘邦开始到汉武帝时成为一种制度 , 也就是说由朝中或者地方官员考察当地品德高绍、才能出众的人 , 把他们推荐给朝廷 , 经过考核后就授予其官职 。
以史为鉴TB|朝廷如何选拔人才?有人用葡萄酒换了个刺史,没有高考的汉朝
文章图片
一般察举都会选择这几个方面:
1、孝廉;对于当地著名的孝子和廉洁者进行推荐 , 这也是当官的最低要求;
2、茂才;茂才也就是秀才 , 这个时期的秀才可不是明清时期读书人最基层的秀才 ,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才能优秀者”才可以获得;
3、明经;这个要求更高 , 一般只有通读经书形成自己观点的大儒才能获得;
4、贤良方正;大概可以理解为德高望重 , 能直言劝谏者 。
大家都看到了 , 后面三个要求都是挺高的 , 一般人都达不到 。 但是孝廉就好说了 , 只要孝顺就可以 , 而孝顺又是不好量化的标准 , 于是我们在三国中就会发现许多名人的第一步都是举孝廉 。
以史为鉴TB|朝廷如何选拔人才?有人用葡萄酒换了个刺史,没有高考的汉朝
文章图片
比如曹操 , 曹操二十岁的时候就被举孝廉 , 并且通过考察 , 直接被任命成了洛阳北部尉;
再比如袁绍 , 袁绍母亲去世后按照要求应当守孝三年 , 但是袁绍直接标新立异 , 又替父亲补着守孝三年 , 于是袁绍守孝时间翻倍要守六年 , 此举一出 , 袁绍一下子以孝道名闻天下 。 后来直接被辟为大将军何进的秘书 , 当了侍御史、虎贲中郎将 , 一步登天了 。
再比如孙权 , 孙权十五岁的时候 , 他哥哥孙策已经平定诸郡 , 于是孙策就让孙权当阳羡县的县长 。 但是直接任命为官貌似不太合规矩 , 于是当地的郡守就赶紧察举孙权为孝廉 , 而州刺史就察举孙权是茂才 。
以史为鉴TB|朝廷如何选拔人才?有人用葡萄酒换了个刺史,没有高考的汉朝
文章图片
三国志中有一个臧洪的 , 据记载他是“洪体貌魁梧 , 有异于人 , 举孝廉为郎 。 ”咦 , 难道一个普通人因为身高体壮就可以成为孝廉吗?这不是很简单嘛!
不好意思 , 臧洪的父亲是中山、太原太守 , 这样的世家什么样的理由都可以举孝廉的 。
所以说 , 不论是曹操、袁绍、孙权、臧洪 , 这都是著名的豪族 , 官二代 , 才能这么轻松的当选孝廉 , 那有没有普通一点的人当选孝廉的呢?
只有刘备 , 没有举孝廉的记载 , 但是刘备的父亲、爷爷都有举孝廉 , 只不过到了刘备这个时期正赶上黄巾之乱 , 刘备靠的是军功才被任命为安喜县县尉 , 后来还给罢官了 。
当时的民谣也辛辣的讽刺道:
举秀才 , 不知书 。 举孝廉 , 父别居 。 寒素清白浊如泥 , 高第良将怯如鸡 。
以史为鉴TB|朝廷如何选拔人才?有人用葡萄酒换了个刺史,没有高考的汉朝
文章图片
在十常侍当道的时候 , 有一个名叫孟他的人 , 这个人有的书里说是凉州人 , 有的书中说是扶风人 , 但是不论他是哪里人 , 这个孟他卖房子卖地巴结上了十常侍之一的张让 。
但是张让作为十常侍啥没见过 , 这些财宝充其量能打动张让 , 但是不能让张让另眼相看 。
这个孟他想方设法最后拿出来了一斛珍贵的蒲桃酒(葡萄酒)送给张让 , 张让一开心就直接让孟他当了凉州刺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