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私秘|当了母亲,在《上海姑娘》里演清纯女孩,留下美丽遗痕,17岁结婚( 四 )


文学私秘|当了母亲,在《上海姑娘》里演清纯女孩,留下美丽遗痕,17岁结婚
文章图片
这实际上都反映了张弦的原著基调中 , 只有男性的追求视角 , 而没有女性的心底波澜 。 所以 , 电影里男主在写情书时有一个内心独白:“我是爱上她了吗?可是她是那么难以理解 , 那么难以捉摸 , 她会爱我吗?不能这样折磨自己 , 我必须向她表白 。 ”
改编成电影之后 , 因为电影的上帝视角 , 作为难以捉摸的女性存在 , 也必须是通透的 。 所以 , 电影里加进了一些女生们在一起的生活状况 , 但电影对这些部分 , 无法超脱张弦小说中原有的男性的臆测的设定 , 根本不敢定性女孩的心理状况 , 所以造成了电影里的整个基调只能是男性的单方面的追求 , 而对女性的回应却是闪烁其词 。
文学私秘|当了母亲,在《上海姑娘》里演清纯女孩,留下美丽遗痕,17岁结婚
文章图片
这样 , 当影片结尾部分表现上海女孩去看望生病的男主 , 而男主却前去找她导致两个人失之交臂 , 便显得缺乏合理性与说服力 。 因为上海女孩前面没有表现出对男主的留恋 , 这样很自然地她去看望他便缺失理由 。
《上海姑娘》本来是一个男性思春的说明与倾诉 , 在男性的卑微的视角下 , 上海姑娘高高在上 , 不仅容颜美丽 , 而且工作完美 , 而电影却非要把上海姑娘拉扯成知识分子的代表 , 这样 , 电影就被说成是贬低工人阶级 , 美化知识分子 。 其实电影里 , 只有美丽女性 , 而没有知识分子 , 只不过知识分子的这个定性 , 是附着在美丽女性身上的 , 从而让电影本身所具有的代表集体性的视角 , 传导出一种倾向性的意图来 。
文学私秘|当了母亲,在《上海姑娘》里演清纯女孩,留下美丽遗痕,17岁结婚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张弦的小说是个人化的对淑女的情书 , 是单向的窥测 , 但电影移入了现实主义的空间 , 《上海姑娘》里全部采用实景 , 室内景也是在实景背景上搭制的 , 加上电影的拍摄代表国家意志 , 这意味着张弦的单维构思 , 放入了全方位的国家背景要求的全方位时空里 , 这种单维便无法支撑起三D式的立体维度的叙事要求 , 从而导致本质上电影的架构是失衡的 。
文学私秘|当了母亲,在《上海姑娘》里演清纯女孩,留下美丽遗痕,17岁结婚
文章图片
即使在今天看来 , 这部电影也没有被抬高到一个无可挑剔的地位 ,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
即使如此 , 影片里留下的美丽女孩倩影还是因为它高度吻合了“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的主题 , 而具有了持久的触动人的情肠的魅力 。
文学私秘|当了母亲,在《上海姑娘》里演清纯女孩,留下美丽遗痕,17岁结婚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