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说历史|杨涟之死:魏忠贤与东林党的全面决战

1625年7月31日(天启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 明朝御史杨涟因弹劾太监魏忠贤遭到报复 , 被诬陷投入大牢 , 最终被折磨致死 。
杨涟死后 , 魏忠贤展开了对东林党的大清洗 , 史称“东林党争” 。
阿米说历史|杨涟之死:魏忠贤与东林党的全面决战
文章图片
杨涟在锦衣卫诏狱中受尽了非人的折磨 , 却不肯认罪 , 最后被铁钉贯入太阳穴而死 。
党争历来都是导致王朝崩溃的重要原因 , 比如东汉末年 , 党锢之祸中宦官诛杀士大夫 , 伤及朝廷根本 , 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灭亡埋下伏笔 。 宋朝因王安石变法而引起新旧党争 , 也导致国家政策反复 , 国力大衰 。
回到明朝 , 东林党经此打击一蹶不振 , 明朝再无真正的清流官员 , 也失去了针砭时弊的舆论力量 。 东林党争成为明朝由衰落走向急速灭亡的转折点 。
此后的清朝统治者为了避免出现类似明末党争之祸 , 不仅削弱了宦官权力 , 也加大了对舆论的控制力度 , 大兴文字狱 , 从根本上抑制所谓“清流党派”的形成 。 那么 , 杨涟与东林党到底经历了什么?
首先 , 要从杨涟说起 , 先看杨涟是如何带领东林党走向一党独大的?
第一、红丸案让杨涟成为明光宗的顾命大臣 。
杨涟曾在全国官员评选中 , 获称年度清廉官员 。 他为人磊落刚直 , 尤为看不惯万历时郑贵妃搞出的争国本、梃击案等丑事 。
明光宗即位后 , 郑贵妃为了让光宗立她为皇太后 , 多次进献美女 。 结果导致光宗身体虚弱 , 登基不到十天就一病不起 。 这时 , 东林党人杨涟站了出来 , 反对立郑氏为太后 。
光宗接到奏折后 , 宣杨涟与锦衣卫一同进宫 。 此前 , 经常有官员因为上谏被廷杖 , 不少人认为杨涟这次也会遭殃 。
光宗见到他后 , 故意一言不发 , 只盯着他看 。 然而杨涟不惧怕也不谄媚 , 光宗夸他:“这才是真正的忠臣 。 ”当即收回了封郑氏为太后的圣旨 , 并下诏杨涟为顾命大臣 。
第二 , 移宫案后 , 杨涟及东林党以拥立之功成为重臣 。
阿米说历史|杨涟之死:魏忠贤与东林党的全面决战
文章图片
东林六君子: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
不久 , 光宗因为红丸案驾崩 , 继位的熹宗又被李选侍操控 。 16岁的熹宗六神无主 , 还没登基却要先封李为皇太后 , 当时魏忠贤是李的心腹 , 为她出谋划策不少 。
于是 , 杨涟再次出面反对 。 他与太监王安互通消息 , 找到时机便率领一干东林党人冲进宫内 , 将皇帝抢了出来 。
杨涟勒令李选侍离开熹宗后 , 又操持即位大典 , 曾六个日夜不休不眠 , 须发尽白 , 令熹宗大为感动 。
接下来四年 , 杨涟从六品给事中青云直上 , 坐到了监察部门的二把手 。 移宫案中表现突出的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等东林人士也受到了重用 。 那么 , 为何杨涟没能一鼓作气击倒魏忠贤 , 反而被一击即溃?
第一 , 杨涟低估了大字不识的魏忠贤 , 没有建立内外联合的优势 。
当年 , 张居正与太监冯保合作的成功 , 说明了内外朝联动才能政令合一 。 而移宫案的胜利 , 本身也有太监王安的功劳 。
但杨涟等人却没有及时建立东林党的后宫内线 , 坐看魏忠贤暗杀王安 , 勾结熹宗乳母 , 诱导熹宗沉迷木工 。
阿米说历史|杨涟之死:魏忠贤与东林党的全面决战
文章图片
木匠皇帝明熹宗的作品 。
他文化程度很低 , 只能靠听读臣子的转述来参理国事 , 因此被魏忠贤把持朝政 。
魏忠贤虽不识字 , 但并不影响他代皇帝批奏折 , 他还趁势招揽了大批官员 , 阉党一时势大 , 已经取代了东林党的显赫地位 。
第二、东林党忽略了团结其他党派的重要性 , 导致其孤立无援 。
移宫案后 , 东林党人在内阁、六部三司中都居要位 。 在东林人肃清吏治的同时 , 也触及了其他党派的利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