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Nike、Adidas“阎王”遭难,毒、Nice“判官”独活?


互联网的风口总是不安分的 , 今年吹你、明年吹他 , 年年不重样 。 2017的共享系列2018吹不动 , 2018的直播答题没到2019就折了 , 而2019爆火的球鞋市场 , 也在今年上半年就遭了大难 。
近日 , Nike发布了2020财年财报数据 。 Nike集团2020财年营收为374.03亿美元 , 同比下降4% , 而且截至5月底 , 2020财年第四财季营收为63.13亿美元 , 亏损7.9亿美元 。
无独有偶 , 在两个月前的4月27日 , 另一知名运动品牌Adidas发布了2020财年第一季度业绩 。 数据显示 , Adidas一季度全球销售额同比下降19%至47.53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骤降93%至6500万欧元;净利润同比下降了96%至2600万欧元 。 同时发出警告 , 第二季度销售额或将遭遇更大跌幅 , 预计同比下降超过40% , 经营利润或将为负 。
Nike、Adidas双雄遭难 , 对球鞋市场将带来什么影响?去年不可一世的炒鞋二级市场又能否独善其身?
天时不利 , 地利崛起 , 人和转动
如同很多实体经济一般 , 这场全球性的灾难直接导致了其线下经营的颓势 。
在Nike的声明中可以看到 , 继宣布将会进行两次大幅度的裁员 , 此次裁员预计会分别在7月和秋季进行 , 而Adidas也是表示自己全球超过70%门店处于关闭状态 , 较去年同期的商业活动骤减85% , 还积累了大量的库存 , 可能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才能清理掉 。
这也能表明二者的所受到的线下冲击有多大 , 不过对于Nike、Adidas来说 , 遇到的难处还有别的 , 比如在国内的运动品牌市场 , 国产品牌逐渐崛起 。
36氪Nike、Adidas“阎王”遭难,毒、Nice“判官”独活?
本文插图
所谓闻道有先后 , 在球鞋技术、设计上、营销上我们是后来者 , 相对于Nike、Adidas属于起步晚的 , 而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设计水平都不是一蹴而就 , 碍于时间问题 , 之前国内的厂商们确实达不到世界顶尖水平的技术能力 。
但随着如今国内资本倾斜与用户需求的不断加深 , 国内厂商也一直埋头在技术研发的第一线 , 在近年来不断推陈出新 , 李宁的?、匹克的态极等全新技术的研发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 国产球鞋的技术赋能与脚感虽不说后来居上 , 但也已经迎头赶上 。
而且技术与商业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 一项新技术在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商品化的三步走中 , 竞争将逐渐从更看重技术能力的形式竞争逐步转化为更看重商业竞争力的应用竞争 , 这种技术上的进步也使得国产运动品牌在球鞋市场中商业竞争力日益壮大 。
除了技术、设计上 , Nike、Adidas这些顶级的品牌商们总是会将运动产品们与球星IP挂钩 , 再赋予限量的属性 , 以此为附加值使得产品不断在球鞋二级市场进行私域交易 , 从而在如今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互联网下半场之中 , 进行用户自发式的流量热度制造 。
这种明星球员的IP与限量的属性是球鞋能够带来足够多的话题度 , 但这一优势也在如今渐渐被追赶 , 单篮球鞋一项 , 国产的品牌商们李宁有韦德、匹克有帕克、361有戈登、安踏有汤普森等等 , 尤其是近些年新崛起的球星们 , 国内品牌商都很重视 , 签约合作更广泛 。 球星这一优势也逐渐被赶上 。
除此之外 , 国内的用户需求也逐渐回归运动的价值属性 。
其实长久以来 , 运动产品除了本身具备的各种专业垂直属性外 , 也在外观、材质等各个方面升级 , 将自衣帽鞋物本身的价值进一步体现出来 , 建立在日需品的基础上的运动属性 , 成为这类产品的独特附加值 。
最简单的 , 限定这个属性 , 对于穿着而言没有任何价值 , 多的是IP带来的收藏价值与用户的心理满足感 。
炒AJ的除了鞋贩子之外都是运动爱好者吗?当然不是 , 有不少追逐潮流、享受IP的用户沉迷其中 。 像Kappa这些老牌运动品牌在近年来的转变中也着重突出了潮流的属性 , 将运动的边际淡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