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sir职话|家驹离世25年:超越时代的《海阔天空》绝唱


【罗sir职话|家驹离世25年:超越时代的《海阔天空》绝唱】
最初 , 并没有太多人去谈论《海阔天空》 。 事实上 , 在黄家驹忽然离世之前 , 那首在日本创作、讲述个人理想的歌曲 , 几乎就要淹没在90年代初的华语音乐工业海洋中 。

罗sir职话|家驹离世25年:超越时代的《海阔天空》绝唱
本文插图

时间倒退到1993年5月 , 香港当红乐队Beyond的《海阔天空》刚刚发表时 , 在电台排行榜成绩普通 , 从来都不是冠军歌 。 收录它的专辑《乐与怒》在杂志只得到三星半的评分 。 那个时期的媒体访问对这首歌几乎只字不提 。
“听众一开始没有特别反应 , 只觉得《海阔天空》是一首普通的歌 。 ”那时在香港商业电台做主持的陈海琪回忆说 。
那时互联网冲击唱片业之前的时代 , 电台主持对于唱片公司的宣传策略有一定的影响力 。 而虽然陈海琪被《海阔天空》当中的励志情怀所触动 , 但一首5分24秒的歌曲对那时的电台来说太长了 。 即使这首歌在送到电台时被唱片公司剪成了4分钟的版本 , 仍然无法瞬间抓住听众的耳朵 。

罗sir职话|家驹离世25年:超越时代的《海阔天空》绝唱
本文插图

同一时期 , 排行榜上热搜的是草蜢的《世界会变得更美》 , 黎明的《夏日烧着了》 , 张学友的《只想一生跟你走》和刘德华的《该走的时候》 。 而Beyond的《乐与怒》在推出仅三周后就被挤出销量榜前十 。
1992年至1993年之间 , Beyond远离家乡在日本发展 。 《海阔天空》里第一句歌词提到的寒夜里的雪 , 说的就是日本 。
根据多年担任Beyond经纪人的陈健添回忆 , 踏入90年代时 , 已经是香港最受欢迎乐队Beyond出现成绩触顶的苗头 。
当时的香港唱片工业虽然蓬勃 , 但市场多由偶像歌星的翻唱歌曲占领 , 原创摇滚音乐空间非常有限 。 虽然那时候Beyond已经火爆 , 但唱片销量与谭咏麟、张学友等一线流行歌手仍差距不小 。

罗sir职话|家驹离世25年:超越时代的《海阔天空》绝唱
本文插图

而作为乐队灵魂的黄家驹对香港狭小的音乐市场也颇有微词 。 “家驹都说过香港只有娱乐圈 , 没有乐坛 。 ”黄家驹的弟弟、Beyond乐队的贝斯手黄家强在接受采访时说 , “那时我们觉得在香港很憋屈 , 才会去日本 , 到了日本之后 , 原来我们遇到的压力不比在香港小 。 ”
在Beyond乐队之前 , 在日本取得过成功的华人歌手只有邓丽君和欧阳菲菲等 。 黄家驹的好友刘宏博记得 , 家驹有一次在电话中告诉他 , 在日本很辛苦 。
“在香港你的主导性很强 , ”刘宏博说 , “但是在日本 , 你要适应日本人办事的严谨 。 他们不是挑剔你 , 他们的标准就是那样 。 ”
但是当1993年5月初 ,, 回香港宣传的黄家驹邀请刘宏博到家里来听未发表的《海阔天空》时 , 刘宏博被震撼了 。

罗sir职话|家驹离世25年:超越时代的《海阔天空》绝唱
本文插图

“因为这首歌跟他们以往的风格有很大的出入 。 ”二十多年后的一个下午 , 刘宏博回忆说 。 Byeond的音乐向来以吉他为主 , 但《海阔天空》由钢琴代入 , 最后在弦乐的伴奏中结束 。
这首歌原名《Piano Song》 , 黄家强说 , 最早由黄家驹用吉他自弹自唱的demo已经丢失 。
那是Beyond第一次用真正的弦乐团来为歌曲配乐 , 而不是香港惯用的电子乐器模拟效果 。 日后证明 , 歌曲由此而来的感染力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
罗sir职话|家驹离世25年:超越时代的《海阔天空》绝唱
本文插图

乐队的鼓手叶世荣记得 , 当时听到《海阔天空》 , 感觉和现在不一样:“没那么悲伤 , 而是有点励志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