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馨子vip|黄房子:哈尔滨记忆底色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黄房子:哈尔滨记忆底色
最近 , 关于“哈市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消息 , 引发市民关注和热议 。 《规划》拟将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 , 打造成哈尔滨市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相互融合的高端商业与科教文创和谐共建园区 , 使之成为哈尔滨市文化科教旅游窗口之一 。
“它是这块土地上很少能见到的一小段凝固的音乐 , 是一幅安静的画 , 类似水彩或者油画 。 ”我省知名媒体人、诗人包临轩曾这样形容黄房子之美 。
黄房子 , 是萦绕在几代哈尔滨人心头的情结 。 城市飞速发展 , 那片斑驳的米黄色却仿佛被藏进了时间的褶皱里 , 在风雨的侵蚀和灰铁皮的围困中艰难度日 。 幸而 , 在哈尔滨 , 仍有一群喜爱它的人 , 不断地透过围挡的缝隙或者升起航拍器 , 执着地找寻它的身影 , 试图用镜头抵挡住遗忘……
远去的“桃源”
1958年出生的“老哈”宋文勇 , 从小就对黄房子情有独钟 。
童年时代的夏日 , 父亲经常骑车载他去北京街附近转悠 。 周围没有高楼大厦 , 黄房子淹没在遮天蔽日的浓荫里 , “每次去 , 感觉像是一脚踏进了原始森林 , 草木繁盛 , 空气清新 , 头顶有成群的乌鸦飞过 。 ”
本文插图
当年的哈尔滨 , 田园与都市和谐共生 。 让宋文勇感触最深的是 , 虽然置身于城中心 , 却宁谧的如同世外桃源 。 那些米黄色的房子、漂亮的花园、令人垂涎的果树 , 涂着绿油漆的木栅栏 , 让年幼的他向往不已 , 渴望走进去一探究竟 。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 , 住进黄房子里的人越来越多 , 人们开始见缝插针地接门斗和偏厦子 , 挤占了房前屋后的花园和菜园 。 曾经优雅、宽敞的街区 , 变得日渐脏乱、局促 。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 老宋镜头下的黄房子烟火气息愈加浓重 , 一群老人坐在门口聊家常、腌酸菜 。 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是 , 当时虽然环境杂乱 , 至少还有人对破损的房屋及时维修 。
本文插图
如今 , 年过六旬的老宋 , 时常去北京街附近转悠 , 焦急地透过围挡的缝隙 , 张望这群日渐衰老的“老友” 。 他的眼角多了皱纹 , 它们的身上添了裂缝 , 时光流转 , 他们也都改变了模样……
半个世纪的慰藉
74岁的史颖 , 每每走近海城街附近的那片黄房子 , 都会觉得自己不再是无根之萍 。
“这地方 , 跟我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太像了 。 ”尽管那并不是她童年生活的街区 , 她仍然觉得 , 这些黄房子能够存留 , 对她这样的老哈尔滨人而言 , 是一种莫大的慰藉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在史颖的记忆中 , 有一把长长的铜钥匙 , 常年躺在奶奶的衣兜里 。 她从记事起 , 就和家人住在南岗区洁净街的一栋黄房子里 , 回忆起那段时光 , 她声音变得深情而又轻柔 , “我们家的院子很宽敞 , 长着杨树和榆树 , 厚实的墙体冬暖夏凉 , 高大的窗户采光很好 , 铁艺楼梯是带木质扶手的 , 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院里跳皮筋、玩过家家 。 ”
当年 , 史颖家对面住着很多外国人 , 院子里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 每天都有勤快的妇人出来抖被子 。 她记得 , 每到周六的夜晚 , 街头回荡着轻快曼妙的手风琴声 , 一群人载歌载舞 。 她家斜对面住着一户卖牛奶的土耳其人 , 黑色的木栅栏又高又密 , 里面养着几头奶牛 , 过着田园牧歌的生活……
推荐阅读
- |品鉴Serpenti Viper系列:灵蛇变得现代轻巧了?
- 旅游|东北这座城市,是“一国两朝”的发源地,还被誉为“北国冰城”
- 冰城馨子vip|逍遥三道关 : 醉欢状元顶,快活不羡仙
- shirley雪梨酱|故宫约200只猫,为什么经常一只都看不到?原来它们活动在VIP区域
- 紧凑型SUV|10万就能买“魔术车”,拥有6个VIP座椅,可远程控制,适合家用
- 喀纳斯旅游|『喀旅度假』夏日暑期出游必囤!一价全包0操心VIP直通玩法,¥2180/人起,秒杀一众3大赠送!
- 汇文考研VIP|熬夜和不熬夜的你!差别就在这里
- 哈尔滨|冰城的时光(我与一座城)
- 搜狐新闻|致VIP|TOP2超多新款上柜,价格惊喜!
- 劳斯莱斯|830万元买的库里南,店家赠送VIP卡,保养时可享受“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