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媒体|收入高度依赖几家平台,众妙娱乐冲击“主播公会第一股”: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 二 )


喧嚣背后的行业困局
资本助力之下 , MCN行业发展火热 。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17年时 , 中国MCN机构数量为1700家 , 到了2019年 , 市场上已经有大小MCN机构超过14500家 。 该机构预测 , 2020年中国MCN机构数量将达到2.8万家 , 平均同比增长率超过100% 。
短时间内机构数量爆炸式的增长 , 意味着更加残酷的竞争 。
以内容创作为例 , 经过短暂的流量红利期之后 , MCN机构间内容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 优质内容严重匮乏 。 杭州一家小型初创MCN机构负责人甚至表示 , 就目前的行业情况看 , 为了生存 , 目前只能权且“什么类型的内容火 , 我们就跟着做什么 。 ”
对于这种现象 , 短视频平台抖音的相关人员对采访人员表示 , MCN应该不断思考如何创作出真正优质 , 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 。 避免出现低质量、同质化的内容 , 影响平台内容生态 , 损害用户体验 。
马世聪认为 , 行业玩家数量的暴增 , 以及不同行业背景资金的持续介入 , 加剧了竞争的激烈度 。 但同时 , 活跃的竞争关系 , 也使得机构间的比拼从之前的单一维度上升到多维度层面 , 客观上把行业推进到了一个更深的发展层次 。 比如直播带货 , 谁能在供应链和选品方面取得优势 , 谁就能取得更大成功 。 再比如视频内容制作 , 在拍摄流程和内容深度方面 , “爆款”作品专业性越强 , 越难以被复制 。
除开MCN机构间的竞争压力外 , 来自机构内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 对少数KOL的高度依赖 , 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 头部MCN机构尤甚 。
众妙娱乐招股书披露 ,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 , 旗下排名前5位的主播对其总收入的贡献分别为29.1%、32.2%及19.9% 。 预计热门主播将继续贡献众妙娱乐总收入的大部分 。 如涵控股财报披露 , 2017年至2019年财年期间 , 头部KOL的GMV约为肩部KOL的10倍 , 单个头部KOL的粉丝数约为单个肩部KOL粉丝数量的3倍 。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 , 以视频直播产生的净收入而言 , 众妙娱乐业内排名第四 , 但由于市场竞争高度分散 , 其市场占有率仅为2% 。 受视频直播平台更为多元化的高质量内容及观众更强的支付意愿及支出能力的推动 , 中国视频直播行业的市场规模 , 预计将以23.4%的复合年增长率 , 由2019年的1082亿增至2024年的3101亿元 。
流量平台无意“MCN化”
一般而言 , 视频直播行业的价值链上主要有五大主要参与者 , 分别是MCN机构、主播、视频直播平台、观众及合作和支持公司 。 除过度依赖头部KOL外 , 因商业模式的原因 , MCN机构对平台的依赖程度可谓有过之而不及 。
众妙娱乐招股书显示 , 已与中国的大多数主要视频直播平台 , 包括YY直播、虎牙直播、企鹅电竞、酷狗直播、花椒直播、抖音、快手、陌陌及Now直播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 多数平台合作已超过三年 。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 , 众妙娱乐产生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收入总额的86.5%、62.7%及46.1% , 产生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收入总额的95.8%、92.7%及91.7% 。 同期 , 众妙娱乐收入贡献排名前5位的主播中绝大部分通过其最大客户进行直播 。
流量平台作为MCN机构的大客户 , 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行业的未来走向 。 近日 , 因部分流量平台有进军演艺市场的资本动作及直接对接电商平台的业务 。 有市场声音猜测 , 流量平台正在逐步“去MCN化” , 甚至把自身打造成MCN机构 。
就上述说法 , 《财经》新媒体向抖音及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进行求证 。 抖音方面表示“不会既当裁判员 , 又当运动员” 。 快手则以“运营(部门)拒绝回复”为由 , 未能给到相关的答复 。
【《财经》新媒体|收入高度依赖几家平台,众妙娱乐冲击“主播公会第一股”: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整体来看 , 包括众妙娱乐在内的一众MCN机构 , 享受到了因疫情防控带来的发展红利 , 但网红经济能红多久 , 至今仍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话题 。 如涵控股上市后 , 股价长期处于破发状态 , 显示投资者信心不足 。 众妙娱乐即便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 后续道路会否平坦 , 也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号 。 对行业来说 , 如果不能在商业价值上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 随着资本介入程度的加深 , 更多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