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父母的错误对自己成长不利,怎样与他们沟通
我的个人经验是可以使用书面工具。我去外地上大学的时候我老妈很有情怀的给我写了一封信,虽然当时几乎没有人使用信件了,信里也只是简单的寒暄和祝愿,但我收到却很感动。于是很认真的给我老妈回了一封信,写了我的大学生活,最近的困惑和我打算想要改进的方法。写信的时候更像是一次自我审视,也是同自己的一次对话,可以逻辑清晰的表达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而电话的交流对方更容易站在彼此立场的对立面,说着说着就演变成感情的攻击了。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以为教育就是小孩要听话,他们喜欢站在父母的视角下做对与错的判断,在听到你做了一个不符合他们意愿范围内的决定,就根本不在意你后面的解释了,他们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希望你去服从他们的意愿。然而沟通的是需要双方站在平等的对话地位的,面谈或者是电话都会让他们更多将自己放在父母的命令视角下。但是书面的表达,给了双方缓冲的机会可以理性的看完对方的所有表达。大四的放弃考研的时候,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跟父母沟通的。一开始电话和父母沟通是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而且觉得他们根本没有理解我的处境。之后写了一封信给家里,得到了老妈的支持,老爸保留自己的意见。当然身边更多的同学选择的是表面服从,实际根本没有复习,最后告诉父母尽管努力了但是没考上。比起来我是愿意选择费点功夫来和父母沟通。
推荐阅读
- 从没有怕过父母的孩子为何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 麦家在《朗读者》里的父子故事太扎心,千字家书儿子就只回一个表情…收到父母的家书或短信你们一般咋回
- 哪些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有常识性错误
- 明知道坚持考研成功还是可能无法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要不要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毕业直接就业,省钱省心
- 为啥父母的爱多是语言的教训,而配偶的爱却是温柔
- 父母的20周年结婚纪念日,送点啥礼物比较合适
- 同样的错误发生在男人身上和女人身上结果会怎样
- 跟父母的思想脱节咋办?
- 有那些医学界上的大乌龙
- 总是喜欢放大孩子错误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啥样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