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半导体巨人张忠谋,40年笑傲世界无敌手,一双皮鞋穿10年( 四 )


格鲁夫认同了张忠谋的想法 。 随后 , 英特尔对台积电的制造进行了认证 。 再随后 , 台积电通过一系列极为严苛的认证 , 拿到了英特尔的订单 。
在英特尔这张世界通行证的助力下 , 台积电开始了高歌猛进的发展 , 连连成为台湾最会赚钱的公司 , 直到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半导体公司 。
如同强调台积电的成功首先是因为创新了商业模式 。 张忠谋认为 , 一家企业要持续获得成功 ,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确的策略引领 。 他将企业的策略分为大策略和小策略:大策略是要看趋势 , 到大“红海”之外寻找大“蓝海”;小策略则要看客户和对手 , 要从竞争中找准客户需求和对手软肋对症下药 。
技术领先、制造优越及客户信任 , 正是他给台积电的三个关键策略 。
如何做到?他总结起来是四个办法:锁定客户、坚守阵地、设置障碍、永远创新 。 其核心要义是 , 不等客户需要 , 就先按自己对产业趋势的前瞻 , 把更好更领先的做出来 , 以此将客户牢牢握在手中 , 并且牵着产业一起往前走 。
这种主动领先性 , 也让台积电成为电子产业大跨步的重要推手 。 前些年的移动互联浪潮 , 东、西半球两大智能手机芯片巨头——高通与联发科 , 都是靠台积电迅速崛起的 。 如今的人工智能 , 英伟达等也是靠它先进制程的支撑 。
技术上 , 张忠谋还始终奉行一个制胜之法:超常升维 , 降维打击 。 主动打破循序渐进的节奏 , 以跳空高开 , 隔代打击 , 对竞争者绝对碾压 。 台积电与三星争夺iPhone芯片处理器的战争中 , 他便将这一策略应用到极致 。
半导体发展史上 , 行业技术更迭一直都谨守着摩尔定律──一年半到两年之间 , 电晶体最小尺度的线宽(half-pitch)缩小至0.7倍(面积缩小至0.49倍 , 差不多是二分之一) , 并由国际组织──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联盟(ITRS)统筹 , 领着业界一二一、齐步走 , 90纳米、65纳米、45纳米……数字越走越小 , 成本越走越低 , 性能越走越先进 。
但2010年 , 张忠谋却突然出奇兵 , 以比摩尔定律更快的节奏把台积电推向巅峰 。 他不露声色 , 默默跳过当时应该推出的32纳米 , 让台积电直接推出28纳米技术 , 去与包括三星在内的32纳米技术竞争 , 不但赢得iPhone 6及后来系列产品芯片处理器的战争 , 还一举创造了台积电历史上最赚钱、称霸时间最长的新产品 。
但张忠谋的超前跨越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为赶超而赶超 , 而是基于现实 , 在有品质和品效保障上的追求极致 。 若只看到他的跨越式反超 , 却忘记后一点 , 然后试图去用他的方式超越他 , 则会被引入误区 。
比如 , 三星也曾学习台积电的隔代高开竞争策略 , 但却遭遇过快推出14nm , 结果还不如台积电16nm的尴尬 , 相当于被台积电引入了技术追赶的“阴沟里” 。
▲苹果A9芯片上 , 出现三星14nm不如台积电16nm的现象
客户信任方面 , 张忠谋强调绝对诚信 , 这也是他对台积电的核心要求之一 。
2005年 , 张忠谋任命跟随自己多年的得力干将蔡力行出任台积电执行长 , 业界普遍认为这是蔡力行接班台积电的征兆 , 但3年后他却动议董事会罢免了蔡力行 。
让他下决心的 , 是蔡力行在执行一项人力计划时有违诚信原则 , 并被一位职员的父亲写信报告给了张忠谋 。
媒体报道称 , 张忠谋在了解到真相后的10分钟内 , 就做出了决定 。
【让对手发抖的人】
张忠谋1931年生于浙江宁波 , 上海读完高中后由香港前往美国 , 先在哈佛大学就读一年 , 然后转入麻省理工 , 在麻省读完机械硕士后 , 踏入半导体业 。
期间 , 他先在一家小公司做主管 , 然后进入德州仪器 , 快速成为业界的新秀 , 并再进斯坦福读半导体博士 , 直到成为德仪的半导体总经理 , 也是整个德仪的三号人物 , 以及当时在美国大公司站位最高的中国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