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光|中芯国际回A募200亿:工艺落后需努力,财务数据要搞清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中芯国际回A募200亿:工艺落后需努力 , 财务数据要搞清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芯国际 , 证券代码:00981.HK)是一家专业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 。 2004年3月 , 公司的普通股、美国预托证券股份分别在香港联交所、纽交所上市 。 2020年5月6日 , 中芯国际向上海证监局提交辅导备案登记材料 , 由海通证券、中金公司联合保荐 。 6月1日 , 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
从经营业绩来看 , 报告期内(2017年~2019年) , 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3.90亿元、230.17亿元和220.18亿元 , 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4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5亿元、7.47亿元和17.94亿元 , 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0.03% 。
从工艺来看 , 2019年 , 中芯国际实现14nm制程产品的量产 , 而目前台积电已宣布量产5nm , 中芯国际的工艺水平较行业龙头还有些差距 。
从信息披露来看 , 中芯国际披露的采购金额与关联方沪硅产业(688126.SH)、长电科技(600584.SH)披露的关联销售金额均存在明显差异 , 信披有待加强 。
毛利率面临行业性下滑 , 政府补助大力支持
据披露 , 2017年~2019年 , 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3.90亿元、230.17亿元和220.18亿元 , 2019年同比减少4.34% 。 从细分业务来看 , 公司最重要的晶圆代工业务收入在报告期内持续减少 , 分别为201.29亿元、201.28亿元、199.94亿元 。
同时 , 公司的晶圆代工业务毛利率也呈现下滑趋势 , 报告期内分别为24.96%、17.31%、19.52% , 累计减少5.44个百分点 , 主要系平均单价的降幅超过平均成本的降幅所致 , 这也导致报告期内 , 中芯国际的综合毛利率累计减少3.93个百分点 , 分别为24.76%、23.02%和20.83% 。
不过 , 这也是晶圆代工厂共同面临的问题 , 以台积电、联华电子、华虹半导体、高塔半导体、华润微(688396.SH)为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分析 , 2017年~2019年 , 其平均毛利率分别为28.99%、28.90%、26.43% , 累计减少2.56个百分点 。
随着营收增长乏力、综合毛利率持续下滑 , 中芯国际的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 , 2017年~2019年 , 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73亿元、-6.17亿元和-5.22亿元 。 招股书称 , 扣非净利润转负主要源于先进和成熟工艺生产线的扩产导致公司面临较高的折旧压力 , 尚未体现规模效应 。
即便如此 , 中芯国际的归母净利润在报告期内仍保持了较高的期间增速 , 这多亏了非经常性损益中的政府补助 。 2017年~2019年 , 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0.24亿元、11.07亿元、20.39亿元 , 分别占各期净利润的113.42%、307.18%、160.76% , 并且在2018年、2019年 , 均覆盖当期扣非净利润的亏损额 , 成功扭亏为盈 。
另外 , 中芯国际的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上海”)、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天津”)、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北京”)、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中芯长电半导体(江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长电”)均为高新技术企业 , 税收优惠政策导致的报告期各期所得税减免额分别为5.99亿元、6.55亿元和6.74亿元 , 体现了管理层对芯片产业的呵护 。
工艺落后仍需努力 , 科创板资本支持创记录
2019年第四季度 , 中芯国际开始量产14nm制程产品 , 是大陆第一家实现14nm FinFET量产的晶圆代工企业 。 同时 , 从在研项目来看 , 中芯国际的下一代工艺目标是在14nm FinFET通用工艺平台基础上开发12nm通用技术平台 。
不过 , 竞争对手格罗方德早在2015年就实现了14nm芯片工艺量产 , 并于2018年推出12nm FD-SOI工艺平台 。 行业龙头台积电则分别于2015年、2016年及2018年实现16/14nm、10nm、7nm制程的量产 , 2020年4月 , 其5nm制程工艺率先进入量产阶段 。 另据媒体报道 , 三星电子已成功研发出首款基于全栅极(GAAFET)技术的3nm工艺芯片 。 台积电也在为3nm芯片工厂安装设备 , 计划于2021年进行试生产 , 并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 同时台积电已开始进行2nm制程的技术研发 。 因此 , 与台积电相比 , 中芯国际的工艺仍有差距 , 需要努力追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