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外国的设计真的是基础吗?

我们中国的设计自然也是独一无二的!可以推荐你同学去看用一下《中国设计史》这本书吧!
上下五千年文明史,设计史当然也是异常丰富多彩!
可能因为我们很多人在学设计的时候,绝大多数的课本讲的都是国外的设计发展史,老师也经常会拿国外的设计作品为案例来讲解,所以才会造成误解:“外国的设计才是基础!”
我之前刚好也回答过一个关于「中国设计」的问题,也是我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份理解,希望能对你有点帮助!
关于「中国设计」这个问题,其实真心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一是觉得资历不够,二是觉得「中国设计」这个领域真的太深奥了,我想我们谁都不能说自己真的有多懂!
但是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又忍不住的会停下来思考。
与此同时,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就是「榫卯」这两个字了。
请问外国的设计真的是基础吗?
之所以会提起这两个字,还是前几年自己整理设计资料的时候,我记得偶然看到的一篇文章「中国设计应该是有温度的」,当时触动真的蛮深的,就收藏了下来。现在回看,依然觉得值得思考和借鉴的东西太多了,现在分享出来,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下!
文中写道:
“被西方设计围困的现代人,所见所用,都是现代的精工制造,总觉得少了些温度!中国高级的美,当是有温度的,触目合宜,如见君子!”我想这句话就是对中国设计最好的理解。但是单看这一句话,你肯定觉得描述太抽象了,所以此处我还想引用中国新锐设计师-刘治治(平面设计师)的一段话:
“现代设计是普世的,是世界性的,不用强调设计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首先被人接受的还是设计本身的优秀。中国设计也不用过分强调中国属性,不经过思考只是简单机械的运用中国既有符号是毫无意义的,而是要把东方精神画到当代的设计语言里。”我自己的一点浅薄理解:
我认为中华底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设计,大到汽车,小到一根牙签,不同的精神文化主题,都会引发不同的思考,所呈现的产品应该也都是不一样的。而中国元素种类繁多,与此同时,也就会给设计师们很多不同的切入点与灵感来进行创作!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国设计」才是最能创作出自己风格的!
请问外国的设计真的是基础吗?
我相信,每一个做设计的人都会关注米兰展,在这个汇聚全球高端设计的国际大展上,我们都会一起去围观,欣赏大牌们的新品,品味作品的高妙之处,以及了解下国际市场的走向与趋势。
但小编发现近几年的米兰已经不再是国际友人的主场,中国设计品牌、中国设计师合作家具、中国元素家具等等一系列“中国”标签的作品与设计已走向世界的舞台,被大家所认可并称颂!
不信,你可以去网上搜搜看,我们“中国”标签的作品不仅设计精美,新颖,而且还都有非常好听的风雅名字!真的是很有气质,很有内涵!
当然,真正的中国风并不是简单地引用中国符号,迎合西方人的口味,而应该与中国文化、当代民众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结合在一起。
以上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点点理解,下面还是想把我收藏的这篇文章分享出来,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启发!
以下图文来自网络侵删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数百年前的帕斯卡如是说:“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数百年后的刘慈欣如是说:“无论时光与岁月,无论生命或文明,长长历史之中,总有粲然可觅。生命不因时光而消散,文明不因岁月而亡故。”中国之榫卯,便是若此!
请问外国的设计真的是基础吗?
请问外国的设计真的是基础吗?
【请问外国的设计真的是基础吗?】
榫卯之间,是盈溢著生命的时光,是镶刻文明痕迹的岁月。千年过去,带著独有的美的温度,涉光阴长河而来,与时光这头晤面。
榫卯之间,中国文化的活性重现!
请问外国的设计真的是基础吗?
榫卯,为中国建筑家居中常用的工艺。
榫,从木笋音,也称为笋头。
卯,象开门之形,犹如万物生。
榫为凸,卯为凹,凡剡木相入,以盈入虚谓之笋,以虚入盈谓之卯!
请问外国的设计真的是基础吗?
中国的意境里,讲究天人合一,讲究自然无为。化繁为简,于简中见真淳,于简中见心性。
凸出之榫,凹落之卯,如阴阳和合,如天人相合。
请问外国的设计真的是基础吗?
在中国,榫卯的出现,甚至早于文字的诞生,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榫卯的踪影。
木生于野,却安于室,由整化零,由零至整,成居室成美具,俱是榫卯之功。
在数千年的流传中,榫卯种类也愈发多样,至于明清,红木家俱中榫卯运用更是常见,中国器具也愈发雅致,明代文人高卧几座的身影,隐约可寻。
作为古建筑与古家具中常用的工艺,榫卯却被耳儒目染西方工艺的现代人认定为,是时代需要被淘汰的记忆。
在日复一日的时光更迭之中,榫卯的身影日益微淡,取而代之的是更现代的集中式工艺,榫卯似乎已被遗忘。
实际上,榫卯之间,有一种更高级的时尚。一榫一卯,一凸一凹,一转一折,自有一套奇妙的自然体系,无需一针一钉,如克刚之柔,犹如太极浑然!
请问外国的设计真的是基础吗?
请问外国的设计真的是基础吗?
希望以上能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资源,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矮凳网设计购!
写在最后:
随着时代变迁,很多国货品牌已经进步了不止一点点。除了质量、技术在提升,“中国制造”也已经向“中国设计”转型。
中国设计的发展速度是让人兴奋的,但不应把设计变成一个浮躁社会的表象,设计应该有前瞻性,应该更加沉着,设计即是对当下社会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展望。
产品设计在国内起步也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而国外工业设计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提到德国产品,也许我们会马上联想到精细和稳重;说起美国的产品,也许我们又会联想到宽大和开放。那提到中国产品,我们会联想到什么呢?这还需要我们一起再努力一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