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羽银杏|能否再现辉煌?,从华为离职创业的高管们


金羽银杏|能否再现辉煌?,从华为离职创业的高管们
文章图片
撰文吴不知
编辑汪小楼
来源银杏财经(ID:xinyingcj)
众多华为系创业者中 , 不仅有年少得志的李一男 , 还有很多登陆A股的公司老板 。
这些人代表了不同的山头 , 比如李一男与郑树生的交换机系 , 电气领域的艾默生-华为系 , 做软件的深信服以及财务系创业者 。
有别于BAT背景的创业者通常以单枪匹马的方式打江山 , 华为创业人会因上下级关系整建制创业 。
前华为总裁助理吴建国曾做过一番总结 , 他认为:华为的开放包容度不够 , 长期奉行一人决策、万人执行的模式 。 客观上造成执行能力超强 , 但战略规划能力偏弱 。
像李一男那样不世出的天才毕竟是少数 , 长期奋斗于一线的其他华为人习惯了听指挥 , 真轮到他们扣动发令枪扳机的时候就有些难了 。
01
第一波华为离职潮出现在千禧年后 , 为缓解现金流压力集团做了两手准备 , 先以“末位淘汰”的名义裁员 , 在2001与2002两年总计裁掉6000人 , 然后为优质资产华为电气(安圣电气)寻找到了买家艾默生 。
并购前后 , 华为电气走出了许多高管创业 , 他们后来被称为“华为电气-艾默生系” , 这个群体打造的电气山头规模巨大 。
例如前华为电气产品线总监朱兴明 , 当时他就面对公司动荡与领导猜忌 。 长期跑市场熟悉行业变幻 , 屡次提出新的发展方向都被上司否决 。
当时主管产品线的部门经理是邱文渊 , 他总觉得这个比自己小三岁的朱兴明爱出风头 , 很可能揣着“夺权”的主意 。
意见提得好 , 翻身做领导;意见提不好 , 只能被打倒 。
金羽银杏|能否再现辉煌?,从华为离职创业的高管们
文章图片
刚刚三十出头的朱兴明受不住猜忌 , 一气之下挂印出走 , 顺带还拉走十六个兄弟创业 。 占山为王有了地盘 , 很快吸引了三个前IBM员工加入 。
队伍中有长于销售、有精于研发、还有善于管理之人 , 如何让“李逵与公孙胜”和睦相处 , 建立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并不容易 。
身为话事人 , 朱兴明知道山寨最大的敌人不是官军 , 打不过至少还有招安之路 , 而自家兄弟反目则会被各个击破 。
筹谋一番后 , 朱兴明团队制定了一个缜密的股权方案:朱作为大股东却持股不到20% , 给予其他兄弟3%到5%左右的股份 。
为了把兄弟们攥到一块儿 , 十九位创始人单独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深圳市汇川投资有限公司 , 以一个整体持有公司股份 。
“这样确实把大家绑在一起了” , 多年之后位居集团副总裁兼董事长秘书的宋君恩非常感慨公司的股权设计 , 他认为这样既能保证团结 , 还能避免公司无人控制被人恶意收购 。
制度优势很快在公司管理上得到进一步体现 , 绝大多数分歧都可以通过民主表决的方式得到妥善解决 。
凭借制度“先进性”汇川技术一路做大 , 2010年登陆创业板 , 已是一家市值500亿的行业巨头 。
朱兴明出走华为 , 拉出的兄弟无一不是骨干 , 这让部门经理邱文渊很是头疼 。
常言道 , 有能力的不听话 , 听话的没能力 , 几年下来邱慢慢觉得与其在艾默生沉沦 , 不如也学朱兴明领着队伍上梁山 。
他拉来变频器开发部经理徐学海与软件项目经理姜仲文 , 两人果断在组织与大哥之间选择了后者 , 三人打造的创业公司名叫蓝海华腾 。
与汇川技术有许多相似之处 , 蓝海华腾大多数创业兄弟都有华为电器背景(即安圣电气) , 唯一不同点在于股权结构 , 几位高管分别按比例持股 。
几年后 , 邱文渊与朱兴明再度碰头于变频器领域 , 昔日的上下级关系已变成市场竞争对手 , 别称“友商” 。
汇川技术因为早三年介入市场 , 已在轿车领域建立巨大优势 , 相较而言客车市场除了宇通客车外 , 其他厂家还在嗷嗷待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