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中国航天是否已经被成功载人航天的SpaceX所超越?( 二 )


而我们中国在载人航天的发展上 , 经过十几年、八艘神舟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 不仅掌握了载人航天发射上升到安全返回地球这一基本功能 , 而且在多次发射过程中更是掌握了不同航天器之间手动、自动对接、多次对接、航天员出舱、长时间在轨停留等载人航天发展之路必经科目 , 等于是前面多次的神舟载人飞船发射 , 为后面我国自主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和后期航天员在轨长时间驻留、以及特殊情况下航天员出舱作业提前奠定了基础 。 而且我国现阶段已经完成了新一代同时具备近地轨道和深空载人航天的新一代载人飞船首飞试验任务 , 所以现阶段对于中国载人航天来说 , 我国即将在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开始全面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工作 , 那么按照计划2022年待我国空间站建设成功后 , 我国将真正问鼎世界航天工程的最尖端 。
再一个从非载人航天来说 , 中国当下已经具备包括绕地、绕月等不同类型、不同轨道的各类航天器发射能力 , 并且建设了包括北斗卫星导航、嫦娥登月、高分遥感探测、风云气象预测等在内的集成性航天工程 , 特别是在深空探测上中国实质上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 比如我们今年下半年即将发射属于我们自己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 后面我国也将展开整个”天问“深空探测计划来探索太阳系、探索宇宙 。 总的来说等于后者中国航天已经成长为一个经验丰富、万物具备、只待胜利曙光点燃的老手 , 而后者SpaceX还只是一个在商业航天发射市场初出茅庐的小弟弟 。
最后从SpaceX旗下的猎鹰9火箭最大的优势----一级火箭回收技术来说 , 虽然其通过一级火箭和整流罩回收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 使得其现阶段近地轨道商业报价低至6200万美元 , 如果采用二手回收火箭的话这个报价还能低一些 , 6200万美元的商业航天发射报价的确在当下商业航天发射中比较有价格优势 , 比如发射同类型、同轨道的卫星美国自家的ULA报价至少在一亿美元以上 , 欧洲航天局也在一亿美元左右 , 俄罗斯的联盟、质子火箭虽然报价差不多也在6500万美元/甚至有时候还会低至5000万美元 , 但是介于俄罗斯商业火箭发射成功率一直不高的问题 , 其商业航天市场竞争力并不强 。 而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射市场报价是多少呢?在2019年的中国航天高峰论坛上 , 承担长征运载火箭研发生产的航天科技给出了当下中国航天最新报价 , 比如能够用于发射商业航天市场最常见的通信、遥感卫星的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单次发射报价7000万美元 , 这个报价虽然相比SpaceX的猎鹰9运载火箭在高轨道运载力相似的情况下报价略高 , 但是其也是很有发射优势的 。 而针对当下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纳米卫星的商业航天市场而言 , 我国专门针对这类市场研发的长征6号和长征11号、快舟11号等小型运载火箭在具备不低的发射载荷和更高的发射成功率的前提下 , 其商业报价基本和SpaceX在同一水平线 。
的确从商业航天发射报价来说 , SpaceX的确略占上风 , 以至于其近几年斩获了很多商业航天发射订单 , 并且通过这些航天发射订单SpaceX也在不断的降低其发射成本和发射报价来占据更多的航天发射订单 。 同时在未来发展规划上 , SpaceX也在研发大推力的液氧甲烷为燃料的猛禽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和能够重复使用、并具备模块化星际旅行任务的”星舰“ 。
从明面上来看SpaceX的火箭一级回收大幅度降低了火箭发射成本 , 迎合了航天发射低成本发射的趋势 。 但是在低成本背后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低成本和保证低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高可靠性的共存问题 。 比如当年美国研发航天飞机的初衷就是想借助航天飞机能够重复使用多达10次来大幅度降低航天发射成本 , 而且当下SpaceX和航天飞机一样回收的都是整个火箭中成本最高的核心部分 , 但是航天飞机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 , 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 , 后期维护成本越来越高以至于最终走向退役 , 所以SpaceX的可回收火箭道路是否会重走航天飞机的老路还得走一步看一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