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咖啡创业公司溃败:融资4亿,打水漂了( 二 )



为此 , 连咖啡2019年的发展战略被定位为“品牌瘦身”——减少实体店投入 , 增加网络营销和外送 。 但此举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 , “由于前期发展太快 , 选址盲目 , 后期开的门店不仅没有增加营业额 , 反而拖累了老店的业绩 , 再加上人力成本的增加 , 前期的融资也已经基本消耗殆尽 。 ”消息人士称 。

令人唏嘘的是 , 经过一年的瘦身后 , 人们等来的却是门店已经所剩无几的消息 。


6轮融资超4亿元 , 号称咖啡界“小米”
最后生意直接被瑞幸抢走

连咖啡的遗憾离场 , 与劲敌瑞幸“烧钱圈地”的野蛮打法不无关系 。

2014年 , 连咖啡由航班管家的创始人王江创办 , 做星巴克配送起家 , 并陆续获得资本认可:2014年1月获得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 , 2016年4月获得了华策影视5000万元的B轮融资 , 并开始做自有品牌 。 最新的一轮融资是在2019年4月 , 完成了高达2.06亿人民币C轮融资 , 一度轰动创投圈 。

又一家咖啡创业公司溃败:融资4亿,打水漂了
文章图片

图表来源:企查查

比起一年融三轮“疯狂”的瑞幸咖啡 , 连咖啡在2018年之前的融资节奏还算平缓 。 根据公开信息 , 连咖啡称于2017年底已全面实现盈利 , 单店配送量日均千杯 , 核心会员从16年的80万增长到300多万 。

那段时间 , 连咖啡的发展还算得顺风顺水 , 在2017年发布了超过30款咖啡饮品 , 其中包括防弹咖啡、粉红椰子水等爆款 , 靠自有品牌支撑起了业绩 。

它总结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打法:通过分享得券、万能咖啡、成长咖啡等玩法将社交裂变、社交分享玩到了极致 , 在“线上社交”场景形成了极强的用户粘性与用户习惯 。 其核心商业模式是“线上外卖+社交裂变” , “裂变”是主要流量来源 , 被认为是“咖啡界的小米” 。

2018年 , 连咖啡的「口袋咖啡馆」上线一天时间 , 小程序访问量达到420万 , 累计开了52万家线上咖啡馆 , 增长速度惊人 。

变化始于“财大气粗”的瑞幸入场 。 当瑞幸不惜成本地疯狂补贴、开店时 , 所有咖啡品牌 , 包括连锁巨头星巴克都坐不住了 , 更别提根基还不稳的连咖啡 。

彼时 , 中国咖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 而一路疯狂烧钱的瑞幸咖啡更是直接抢走了连咖啡大量外卖份额 。

2017年还在盈利的连咖啡 , 2018年受瑞幸咖啡的竞争所影响 , 现金流开始吃紧 , 不得不由最早的纯外卖轻模式 , 向外卖+到店的重模式转型 , 同时开启“烧钱换流量”的模式 , 发起各类团购、拼团、买赠促销的活动 。

奈何还是拼不过“不差钱”的瑞幸 。 2019年初 , 连咖啡就被曝出正在大量关店 。 据媒体报道 , 当时连咖啡在全国的关店比例达到了30%-40% 。

至于关店原因 , 内部人士称 , 一是杯量下降 , 以深圳为例 , 原来30家左右的门店 , 单店日均杯量最高时达到220杯 , 目前不到10家店日均150杯 , 而上海关闭的门店 , 多数日均杯量不足100杯 , 不少甚至50杯左右;二是迟迟没有新的融资到位 , 咖啡大战中各家补贴吸走了大量流量 。

如今在看 , 这对曾经的同行兼死对头 , 一个因造假丑闻牵连整个中概股 , 一个大规模关店日薄西山 。 不得不令人感慨 , 互联网咖啡终究难逃“死亡”魔咒?

资本游戏终归是游戏
互联网咖啡落幕 , 新咖啡战事再起

一杯小小咖啡的生意 , 在资本的催化下 , 搅动了一个万亿市场 。

回想2018年 , 共享单车集体折戟 , 中国VC/PE圈曾对烧钱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 。 然而 , 以瑞幸咖啡、连咖啡为首的互联网咖啡崛起 , 一系列令人乍舌的融资动作和扩张节奏 , 再次给创投圈打了一针兴奋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