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AI技术修复上色的老北京火了,从影片内容看可能有这个错误

最近 , 一段10分钟的老北京视频火了 , 网友点赞超过10万人次 。 这段百年前的彩色视频有着油画般的质感 , 人物也更活灵活现 , 让老北京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
老北京AI技术修复上色的老北京火了,从影片内容看可能有这个错误
文章图片

大阮府胡同 , 一四合院二门垂花门前 , 两位老北京在寒暄 。上色视频静态修复图这段视频是由北京小伙儿“大谷Spitzer”利用AI技术修复上色的 , 黑白视频上色后 , 仿佛有了灵气 , 人物面目更清晰 , 动作流畅 。
据大谷Spitzer介绍 , 原始视频使用的是来自加拿大数据库 , 标注为1920年至1929年拍摄的资料影片 。 不过 , 从影片内容看 , 年代标注可能有误 。 片中人物都留着辫子 , 正阳门城门已经修缮完毕 , 克林德牌坊尚未拆除 , 由此可以判断出 , 视频拍摄于清末 , 大体是1908年至1910年间 。
老北京AI技术修复上色的老北京火了,从影片内容看可能有这个错误
文章图片

1908年 , 大户人家(带大型棺罩)的出殡队伍穿过克林德牌坊 。 上色视频截图这一拍摄时间和“地球档案”的拍摄时间基本吻合 。 在1909年到1931年间 , 巴黎银行家阿尔伯特·肯恩聘请了6位摄影师 , 前往50多个国家 , 拍摄了几百小时的电影和72000张彩色照片 , 这一壮举被称为“地球档案” 。
1909年到1913年间 , 肯恩和他的摄影师两次来到中国 , 拍摄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彩色照片 , 这些修复前的黑白影片很可能也是当时拍摄的 。
原始视频比修复过的长4分钟 , 几乎都是街拍 , 但正是这种随机记录 , 将集市、出行、送葬、买卖、礼仪等老北京的生活方式收录了进去 。
老北京AI技术修复上色的老北京火了,从影片内容看可能有这个错误
文章图片

原视频中的西洋马车我们可以看到清末的街道繁华 , 交通工具也丰富 , 既有传统的轿子、驴车、骆驼 , 也有刚引进不久的西洋四轮马车和东洋人力车 。
老北京AI技术修复上色的老北京火了,从影片内容看可能有这个错误
文章图片

老百姓出行用的驴子两轮车老北京AI技术修复上色的老北京火了,从影片内容看可能有这个错误
文章图片

1930年代的西洋马车老北京AI技术修复上色的老北京火了,从影片内容看可能有这个错误
文章图片

1930年代的人力车夫在老北京 , 只有少数官宦人家才可能有条件使用马车 , 大宗货物则使用比驴车更便宜的骆驼运输 。 普通百姓出行基本靠木轮驴车 , 由于中式驴车没有减震 , 车内空间小 , 舒适度差 , 清末又引入西洋四轮马车 。 这种车拥有转向系统、悬挂系统 , 一般是高等级的外国官员才用得起 。 1900年前后 , 日本的人力车引入北京 , 没橡胶轮胎 , 车轮仍用铁皮 , 但造价低廉 , 很快就流行起来 。 视频中可以看到 , 中式马车和东洋人力车是当时重要和常见的交通工具 。
老北京AI技术修复上色的老北京火了,从影片内容看可能有这个错误
文章图片

上色修复视频中:一位满族妇女与一男子行礼老北京AI技术修复上色的老北京火了,从影片内容看可能有这个错误
文章图片

拍摄地大阮府胡同民宅视频中还有一段完整演示 , 发生在大阮府胡同一个四合院的二门垂花门前 。 几个人打招呼 , 因人物民族、性别、身份不同 , 礼节也多有不同 , 可以说是对老北京礼仪的真实示范 。
这段视频摆拍的痕迹很重 , 因为打招呼的场景明显应该是发生在四合院大门外 , 而非二门外 。 北京人老礼儿多 , 两个不同辈的满族人相遇 , 一般使用“打千儿礼” , 打千儿是施礼者左膝前屈 , 大腿后弯 , 上体稍向前俯 , 右手下垂 , 这是一种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 , 通常是晚辈给长辈行的礼 , 如果用在同辈中人 , 代表对对方特别尊重 。 同辈的汉族相遇 , 一般用“作揖礼” , 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 , 表示真诚与尊敬 。 满族妇女相遇 , 通常使用“蹲安礼” , 双脚平行站立 , 两手扶膝一弓腰 , 膝略屈如半蹲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