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安|他们谈恋爱也谈理想 青春爱情剧有了现实的重量( 二 )


康纳不想公开和玛丽安的关系 , 让玛丽安对灰暗的高中生活彻底绝望 , 但康纳无疑是爱她的 。 他听从玛丽安的建议 , 没去西部大城高威念稳妥的法律 , 遵从兴趣申请了都柏林的圣三一学院念没什么职业前景的文学 。 虽然成了王尔德、贝克特的小校友 , 但都柏林就像一切世界都会一样冷酷 , 小镇青年康纳交不到知心朋友、付不出房租 , 又无法再度融入老家的朋友圈 。 玛丽安则麻雀变凤凰 , 不仅追求者众 , 也友朋成群 , 她在都柏林有祖母留下的单身公寓 , 在意大利有家族度假屋 , 康纳去参加奖学金考试是为了五年学费全免 , 她去考试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 。
这段感情在拯救他们以前 , 先放大了各自的自卑感 。 大学阶段的分分合合背后 , 都是沉默的相形见绌 。
玛丽安的社交圈让康纳却步 , 觉得他们配不上玛丽安 , 又不得不承认他们才属于同一个阶层 。 康纳的新恋情和温暖的态度让玛丽安认定自己只配在受虐当中感知爱 。
《普通人》探讨的另一个爱情自带的难处是 , 恋爱中的沟通是需要学习的 , 会让再有效的沟通者也变得词不达意 , 不需要他人从中作梗就会产生误会 。
是恋爱让康纳和玛丽安成了普通人 。 课堂和辩论场的风云人物也有因为言不及义错过彼此的时候 。 动心或许出于自然天性 , 恋爱则属于社会范式的一部分 。 我们从哪里学习恋爱?文艺作品功不可没 。 但古今中外的小说、戏剧、影视作品里 , 很难找到沟通有障碍的情人 。 康纳的确多次说过他爱玛丽安 , 但玛丽安似乎总是觉得不大可信 , 直到最后他们再度和好才把话说开 , 康纳说:“我以为我不想让你走的意思很明显了 。 ”玛丽安抗议道:“你想要什么并不总是很清楚 。 ”
倒是不谈情的时候他们的交流比较顺畅 。 我很喜欢电视剧版里重新整理过的一段对话 , 他们在意大利盛夏阳光里 , 坐在小城广场上吃着雪糕进行这场严肃对话 , 康纳因为拿了奖学金得以周游欧洲列国开眼界 , 生平第一次了解到不缺钱的好处 , 他说:“让世界运转的物质是钱 , 多么腐败 , 又多么性感” 。 随即又为自己因为会念书而得到的特权感到抱歉 。 玛丽安回答:“如果你相信理想的社会里 , 人人有机会上大学 , 学文学 , 就不应该对自己这么做感到抱歉 。 ”这番讨论没有结论 , 他们也没有要说服对方的意思 , 标志着这对早慧男女走向成熟 。
从某种意义上说《普通人》有个大团圆结局 , 但不是男女主角相拥走向夕阳的那种 , 而是明白过来对方带来的改变已经属于自己了 , 因为认识对方而成了更好的人 。 但在获得这番领悟之前的心碎时刻 , 不会因此一笔勾销 , 爱的教育会伴随一生
《普通人》前六集的导演 , 是导过《弗兰克》和《房间》等别致电影的兰尼·阿伯拉罕森 。 他在采访中说过 , 如果这不是根据畅销小说改编 , 光凭这样稀松平常的人设和故事大纲是不大会有人想拍的 。 这部剧在制作方面最“敢”的地方 , 就是保留了原著“内向”的气质 , 没有强行添加外部矛盾冲突 。 这和普遍的剧情推进方式背道而驰 。 其中 , 剧集特别保留了原著对身体接触的强调 , 毫无遮拦的身体接触成了推动两人关系发展的主要外化行为 。
即便是英美青春爱情片 , 对此也往往三缄其口 , 或者像《绯闻女孩》《橘子郡男孩》一样 , 被当成恋爱形式之一 , 跟接吻拥抱同等待遇 。 倒是两三年前有一部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在切瑟尔海滩上》 , 也是以身体接触推动情节发展的初恋故事 。 就像作者伊恩·麦克尤恩过去更有名的《赎罪》一样 , 由芝麻点大的玩笑演变成悲剧 。
《普通人》因为真诚的身体接触场面成为今年的话题之作 , 但这些场面却让人觉得刺痛 , 我看到两个年轻人想要从对方身上理解亲密感、理解自己 , 更看到他们的困惑与脆弱 。 特别是玛丽安 , 她在不同的经验里获得了来之不易的成长 。 原著中冷静的描写因为女主演黛西·埃德加-琼斯那些含义丰富的特写镜头有了温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