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从跟跑到领跑:新基建大潮下如何跑出“中国式”新速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新基建” , 成为全国的热词 。 不少观点认为 , 后疫情时代 , 新基建将在我国经济复苏中唱主角 。 那么 , 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 新基建将如何引领我国进入数字经济发展的全新赛道?又将如何助力相关企业成就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速度?日前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数字经济和新基建、新计算等相关话题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的采访 。
当前 ,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 , 目前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约为35% , 总量超过30万亿元 。 而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保障 , 新基建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需求 , 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 , 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今后新基建将对数字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 , 其规模将达到几十万亿元 。 ”倪光南表示 。 据初步估算 , 到2025年 , 新基建下5G、特高压、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板块直接投资近10万亿元 , 带动投资约17万亿元 。
从短期来看 , 新基建不仅能促消费惠民生 , 还能调结构增后劲 。 放眼未来 , 新基建更将助力我国数字经济不断转型 , 为产业数字化升级夯实基础 。 借助这一历史性机遇 , 各行业企业将乘着东风 , 创造出更多的“中国式新速度” , 为经济发展“增后劲” 。 在这样的转型中 , 以“快”为标签的“新联接”、“新计算”不可或缺 。
瞬时联接千行百业 要“快”!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 , 5G和F5G筑成了新一代联接的柱石和底座 , 千行百业正以“中国式”高速度实现新联接 。 技术的不断成熟 , 将助推新联接打通云、AI、边缘计算、物联网、高清视频等新ICT技术 , 使行业数据采集、传送、存储、计算、分析及反馈实现闭环 , 助力行业构筑数字生产力 , 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
随着行业正在日益成为新联接的主力 , 5G将成为未来行业联接的“新常态” 。 数据显示 , 未来5G将有80%的流量来源于行业 , 其中50%来源于行业增强 , 如基于5G实现的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25%来源于行业重构 , 如基于5G实现的智能制造等;25%来源于行业创新 , 如基于5G的车联网、VR/AR带来的新旅游、新娱乐等 。
2019年 , 厦门远海码头与厦门移动联合 , 成功实现了基于5G的AGV通讯控制及智能理货操作 , 运营商、港口、车厂实现了联接创新 。 这一案例充分显示了新联接在助力行业打通企业内部生产体系及外部生态系统方面的重要性所在 , 并可推动行业实现跨行业跨领域创新 , 加速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 。
“5G投入1块钱 , 它在其他行业的带动 , 能产出6块钱 , 是1:6的关系 , 远远大于其它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比 。 ”针对5G所带来的溢出效应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对媒体表示 。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 , 2020到2025年 , 我国5G建设投入规模约为1.2 万亿 , 中国5G商用将带来10.6万亿的经济总产出 , 其中80%分布在各行各业 。
数字化转型加速 要“快”!
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 , 对计算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 算力增强、增速势在必行 , 由此 , “新计算”的概念自然诞生 。
为了满足各行业企业在生产、决策系统加速走向数字化、智能化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爆发式增长所需的极致计算、多样化数据计算、分布式协同处理 , 以及“数据在哪里 , 计算就在哪里”等新需求 , 同时实现每比特成本最佳 , 让各行业都能用得起、用得上 , 新计算以其能耗低、环境友好、可再生的绿色特性 , 以多样性算力匹配不同应用、以软硬件联合设计进行垂直优化、以数据驱动的架构 , 以及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的普惠性 , 赢得了各行业企业的特别青睐 。
在新基建的东风下 , 国产高端芯片以优越的新计算能力正在崛起 。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测试结果 , 在中国架构分布式数据库支持下 , 一个鲲鹏920集群(11台)算力达2193万tpmC , 超过所有已知小型机和x86架构多路单机服务器 , 满足高性能事务处理领域需求 , 同时 , 鲲鹏芯片的能耗远低于x86架构芯片 , 机房不扩容 , 即可满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新基建的算力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