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书荐|有这几本书,还怕不够“有文化”?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有这几本书 , 还怕不够“有文化”?
1.
《万古江河》
作者: 许倬云
每日书荐|有这几本书,还怕不够“有文化”?
本文插图

此书最有特色之处当是作者宏大的视角 , 以及由此视角将中国历史进行的独到的分期 , 形成独有的文化历史脉络:中国文化的黎明、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百年蹒跚 。 大视角帮助读者一同跳出当下、跳出每段历史的时间与空间 , 冷静旁观 , 更易于引发思考 。
与其他同类型史书另一个最大的不同是 , 本书每一章都会把中国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与同时期的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 如“中国文化的黎明”一章即把中国古代文化与两河古文明(波斯与希腊文明)进行比较;“东亚的帝国”一章 , 将唐帝国与伊斯兰帝国进行比较;等等 。 客观的比较 , 一方面引领我们跳出自我的圈子打量 , 另一方面更容易在比较中对历史得出新的认识与反思 。
作者在绪论中还提到 , 与正史有别的地方是 , 本书希望多关注日常文化、人群心态及社会思潮 , 由其注意一般小市百姓生活及心灵关怀 , 因此本书主要面向的读者是这个时代的读者 , 他们有一定受教育背景 , 他们将自己投射于过去 , 希望了解自己自何来 , 现在的生活方式自何来 。
我认为这正是本书最可爱的地方 , 作者希望引导我们到那个具体的历史环境里 , 他总是力求塑造一个具体的生活环境 , 让我们仿佛置身 , 而后又跳出来将相近的文化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 让我们清醒的认识这到底是怎样一个文化环境 , 于这个环境里的我们是怎样的 , 如果不是 , 我们又可能会是怎么样的 。 所以这种比较的方法 , 不仅对研究者本身是一种严谨有效的方法 , 对于给读者的内容呈现 , 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 在这样的对比论述后 , 许多历史观点与讨论的提出就变得自然 , 俨然学术讨论的逻辑 , 实际上又直观易读 。
2.
《纵乐的困惑》
作者: 【加】卜正民
每日书荐|有这几本书,还怕不够“有文化”?
本文插图

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地方志和笔记小说 , 并以极佳的文笔来描写明代士绅、商人和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 , 生动有趣又不乏深度思考 。 本书按照明代后期的一个不太有名的湖北官绅张涛在安徽歙县当知县时主持编写的《歙县志》的叙述模式 , 把整个明代主要分为冬、春、夏三个季节来论述 , 最后把秋季作为补充论述明朝即将灭亡时的社会状况和最后的反思 。
正如在这本书中开篇的序言中作者所讲的那样“作为一个清楚知道自己是那个世界以外的人 , 我有着优势去静观整个明代社会和文化风景 , 而又不必将明人的选择带到我自己生活中 。 这是一种绝大多数中国历史学家所没有的‘奢侈品’”诚然这确实使国外的汉学历史学家提供了更为客观的态度来研究中国历史 , 而避免了个人所好带来的偏见和所谓的情怀 。
作者通过研究相关历史典籍、官员士绅日记、明朝时期出使中国的波斯使节和遭遇海难的朝鲜人在中国的旅途见闻、当时印刷书籍的插画等在书中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极为生动的明朝商业发展画卷 。 整个阅读过程中一点都不觉得枯燥 , 作者就好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向导 , 随着他的娓娓道来 , 我享受着路上的各处风景(江南一带 , 大运河之上......) , 观察着生活其中的各类人群(上至皇上、地方官员或士绅阶级 , 下到商贩、工匠、农民或艺妓......) 。
这是开启一段对明朝商业社会的了解之旅 , 从中也积攒了不少小知识点 , 比如:丝绸、茶叶、棉花的贸易往来;肆虐西北、江南和长江流域的饥荒和各种天灾对其带来的可怖图景;活跃的外贸使白银从日本和南美的西班牙银矿流向中国;船运的发展给全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带来的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