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书院|社会充满戾气,因为我们丢掉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家教和门风( 四 )

所以 , 家训是从人生经验总结出来的智慧 , 它把伦理道德化成日常的行为规矩和礼仪 , 培育文明而高雅之人 , 千百年来成效显著 , 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 乃至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价值与族群认同的凝聚力 。
群学书院|社会充满戾气,因为我们丢掉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家教和门风
本文插图

05
在人类古文明中 , 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几千年的风霜雨雪 , 一脉相传绵延至今 , 实不多见 。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 生成为这个民族的根 , 深入而坚韧 , 虽几经劫难 , 仍不绝如缕 。 再看世界历史 , 多少曾经称霸一时的民族或国家都早已烟消云散 , 不见踪影 , 究其原因同样在于文化 。 没有强大文化的民族 , 无论军事力、经济力如何强大 , 最终都会衰败 。 所有传承至今的民族 , 都是依凭文化的智慧而生生不息的 。 生存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 , 依靠的是智慧的导航 。
中华文明延续到今日 , 并非一帆风顺 , 其间经历过许多次的改朝换代 , 甚至发生过统治民族更替的情况 。 朝廷崩溃了 , 但中国文化却一直传承下来 , 堪称奇迹 。 其原因就是家庭这个社会基层细胞一直坚韧地维续着 。 在家族内部 , 人们恪守中国的文化传统 , 通过家训家教 , 顽强地坚守住自己的根本 , 并且一代代传承下去 , 不管外面的风云如何变幻 , 我们胸中跳动的依然是一颗中国心 。 只要家没有被摧毁 , 我们的文化就将薪火相传 , 而家训家教则扮演着中华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 和平年代讲“仁义礼智信” , 外敌入侵时讲“精忠报国” , 为人一生 , 坦坦荡荡 , “仰不愧于天 , 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 清风明月 , 屹立苍穹 。
群学书院|社会充满戾气,因为我们丢掉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家教和门风
本文插图

06
古代家训的内容十分丰富 , 一本小书不可能面面俱到 , 我更多地选取了当今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盲点 , 以及在快节奏的功利社会需要特别加强的地方 , 这些都属于做人和家教最基本的方面 , 并尽量展开来深入讲解 , 结合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与事件 , 希望把其中的要义真谛说透彻 。
阅读家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
第一是不能用功利之心读家训 , 以为既然是家族内部秘而不宣的训示 , 一定有什么高明的绝招 , 特别是那些历经磨难后成功的大人物 , 肯定有终南捷径和驭人之术传给子孙 。 那些渴望快速成功的人 , 恐怕要大大失望了 。 说一位大家都知道的人物——创建汉朝的刘邦 , 他鄙视文化 , 善于驭人 , 临终留给儿子的遗书 , 最应该是政治权谋的锦囊妙计吧 。 然而 , 这封遗书非常简练 , 就是告诫儿子好好读书 , 本分做人 。
这封遗书应该让许多耽迷于功利的人有所清醒 。 从古至今 , 不管世道如何变幻 , 谁曾见到伤天害理而被千夫所指的家族长存于世呢?有些家族虽然发家史见不得人 , 但是能够早早醒悟 , 回心向善 , 严格要求后代安分守己 , 多做善事 , 才得以传承下来 , 故家训并无奸巧之处 。 本分做人是为人处世乃至家族绵延不绝的正道 , 别无他途 。 因此 , 用功利的猎奇之心去读家训 , 如果是大失所望 , 弃之如敝屣 , 便说明此人已无药可治;如果明白过来 , 老老实实做人做事 , 见贤思齐 , 即可大有收获 。
第二是不要拘泥于形式 。 古人主张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 早起早睡 。 因此 , 家训中不乏要子弟天亮即起的规矩 , 晚起会被长辈训斥为懒惰 。 而在当今社会 , 许多人工作到深夜 , 早上迟起成为常态 。 要把古代家训严格套用在今日 , 恐怕有不少年轻人难以接受 。 这样的事例很多 。 古今生活习俗变化甚大 , 不能样样以古律今 。 其实 , 早起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让人感到朝气蓬勃 , 这才是其真髓 。 所以 , 我们应该掌握家训背后的精神实质 , 而无须墨守成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