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官屯血战( 二 )

冯官屯血战
僧格林沁为了打破僵局 , 僧格林沁决心效法胜保 , 也来一次「地攻之法」 。 和无知无畏的胜保不同 , 王爷手里有专业的爆破人才 , 他自信可以成功 。僧格林沁手中的这张王牌名叫刘自明 , 原本是太平军中的一名将领 , 不久前在连镇投降了朝廷 。 刘自明自称是太平军中的爆破专家 , 据他自己说 , 当初攻打武昌和南京时 , 都是由他「掘挖地道、轰陷城垣」的 。 僧格林沁信以为真 , 把他带到冯官屯 , 令他带人开挖地道 。出乎意料的是 , 这个刘自明身在曹营心在汉 , 他居然带着和他一起挖地道的六个人连夜逃到了太平军那里 , 随后领着人反而向清军方向「迎头挖来」 , 让清军上下惊慌失措 。大丢脸面的僧格林沁不得不承认「地攻之法断不可为」 , 彻底死了这条心 。清军来不了地攻之法 , 太平军可是得心应手 。 二十九日 , 太平军以极高的效率向清军西南方向的炮台开挖地道 , 于当天夜里用炸药将炮台前的壕墙轰塌 。 李开芳率部从突破口蜂拥而出 , 以鱼死网破的架势全力突围 。混战之中 , 清军两名军官身受重伤 , 兵勇阵亡三十余名 , 受伤二百余名 。 僧格林沁闻讯亲自带队增援 。 激战之中 , 王爷的坐骑被太平军的抬枪一枪穿透 , 他的贴身随从戈什哈死于乱枪之下 。冯官屯血战
清末广泛使用的抬枪在僧格林沁的亲自督战下 , 清军拼死抵抗 , 仗着人多势众 , 才把太平军堵了回去 。连日苦战却毫无进展 , 面对皇上愈加严厉的问责 , 僧格林沁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 。 面对如此强悍的对手 , 王爷决心动用终极手段——发动水攻 。洪水滔天 , 枭雄末路实际上僧格林沁的幕僚早就给他提出过水攻的建议 , 不过他自己明确表示「此是无用人拙主意」 , 原因是「伤亡太多 , 无益于事」 。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 , 眼下的局面容不得王爷再去装慈眉善目的面孔 。冯官屯血战
清军冯官屯西北有一条干枯的河道 , 雨季用以排涝 。 僧格林沁经过一番实地考察 , 认为能把运河引过来 。 鉴于挑土筑坝的工程量委实不小 , 僧格林沁命令地方官员分段督工 , 靠实责任 。 事关个人前程 , 各级官员加紧督办 , 争相表现 , 广东籍革职官员张祥晋由于主动捐资五千两白银而官复原职 。三月初四 , 从东昌府三孔桥引的运河水来到了冯官屯 , 河道宽一丈八尺 , 深六尺 。 僧格林沁征集民夫二三千人 , 用水车昼夜不息地向围墙内倒灌 , 一直将壕沟灌满并溢漫全村 。 十几天后 , 小小的冯官屯在大自然的洪荒之力下成了汪洋泽国 , 除了仅剩的两丈干地供李开芳支床用 , 其他人全都泡在水中 。最严重的是 , 太平军挖掘的地道有二十余处塌陷 , 存放的火药大量受潮失效 。 这对于极为擅长并高度依赖火药的太平军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冯官屯血战
太平军据相关记载 , 太平军最基层的战斗单位「两」(二十五人)装备抬枪两杆、鸟枪5杆 , 火器比例很高 , 相对于几乎纯冷兵器的蒙古马队来说 , 火力优势很明显 , 这也是太平军能死守孤城这么久的重要原因之一 。弹尽粮绝的李开芳陷入绝境 , 于五月三十一日率众投降(一说突围被俘 , 一说诈降) 。 这位被排进太平天国「五虎上将」(其他四位是林凤祥 , 胡以晃 , 黄文金 , 罗大纲)的天国名将 , 被僧格林沁解往京师 。 等待他的 , 将是残酷的凌迟大刑 。剩余的太平军将士无论是否投降 , 都无法避免被杀戮的命运 。 至此 , 太平天国的基础骨干「广西老弟兄」凋零殆尽 。 僧格林沁因生擒李开芳而威震海内 , 被赞为「国之柱石」 。来源;冷热军事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