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夫走卒,怎么就不文明了?

“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是古已有之的合法职业 , 是底层人民维持生计的重要途径 , 也是自古繁荣便民利民的个体经济 。 低门槛的背后 , 是古老的商业文化 , 摆摊练摊的经历 , 曾是很多人的第一桶金来源 。 不独我们如此 , 国外亦然 。 摆摊卖柠檬水 , 至今仍是美国儿童习以为常的“创业初体验” 。不知从何时起 , 占道经营与马路市场成了“城市文明之丑” , 流动商贩成了被驱赶的对象 。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 , 保持市容整洁和便民利民之间 , 确实面临着“两难选择” , 相关讨论曾是报章热议话题 。 可当“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成了文明城市评比的否定性指标 , 城市管理部门便不再有任何犹豫 。此番因为疫情 , 中央文明办表示 , 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 , 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 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 保民生、保就业是第一位的 , 保留地摊经济 , 对中低收入群体、低技能就业群体、失业下岗工人以及农村进城务工农民 , 能起到较大帮助 , 与此同时 , 也让一个城市更有温度、更有“包容心” 。这虽然只是暂时性的调整 , 却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 可以重新审视一下:以文明城市之名 , 否定流动摊贩和马路市场 , 是否确有必要?抑或 , 可以变“严治”为“善治” , 在治理马路摊贩问题上 , 实现理性回归?允许占道经营 , 与完全不管不顾 , 是两回事 。 既然我们承认允许占道经营在疫情背景下有诸多好处 , 疫情结束后好处亦不会随之消失 , 为何不能改“堵”为“疏” , 让规范有序的占道经营坚持下去?几乎每一个城管与摊贩的“马路战争”现场 , 围观的民众大多同情摊贩 , 本该是民众利益代言人的城管 , 反而经常陷入孤立 。 这是因为 , 人们秉持一种朴素的观念:摊贩的生存权 , 优于城市的整洁权 。如果说减税降负是从成本上给市场主体解绑 , 允许占道经营则是从机会上给市场主体赋能 。 看到武汉的五星级大酒店 , 在酒店外摆摊自救 , 以及没开学的幼儿园 , 在幼儿园里卖烧烤自救等新闻 , 让人感叹在生存面前 , 它们身上的那股韧劲 。可转念一想 , 如此户外经营很可能违法 , 如果相关部门找上门来 , 这条自救之道 , 马上就行不通 。 好在相关部门并没有这么做 , 却也毕竟留下了“有法不依”的困惑 。 解决的办法 , 应该是改变相关法规 , 将地摊经济还原为合法职业 。所谓保就业、保民生 , 在我看来 , 对就业最好的促进 , 对民生最好的保障 , 就是秉持“生存权第一”的理念 , 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职业 。 “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也是靠劳动吃饭 , 只要加以规范引导 , 绝非“城市文明之丑” 。谁说允许贩夫走卒 , 城市就不文明了?敬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舒圣祥专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