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正”在生活中那些细节可以看出来

1.《围城》啊,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有点小毛病,但是病态倒不至于,而且他们就生活在我们之中。(说明写的真实啊)
钱钟书《围城》里的比喻是一绝,可以注意一下。
2.至于三观,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平日所称的“三观”多半应该是指“价值观”。
至于啥叫三观正,我只能这么说:
当有人和你观点不同时,他就是三观不正。
没办法,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三观贼正,包括在下。一个人的三观会局限于年龄、头脑、阅历等等各种因素。你可以回忆一下,曾经你觉得对或者错的事情,现在有没有改变看法。
3.题主你的问题跟葡萄似的。。。
4.个人觉得吧,三观没有绝对的“正”,也没有绝对的“不正”,也就是歪。两个人相处讲究的是“合得来”,正到一块去,或者歪到一块去。而且,两个歪到一块去的人,往往会以为自己跟对方是正到一块去的。把臭味相投当成意气相投。
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这些做法可能相反,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的,是对的。各家都有理由,咱们也没法说谁正谁歪。
5.如何从小事看出别人三观正否。
我觉得首先要修炼自己,自己做到“正”,才能看到别人的“正”,才能吸引三观正的人,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但是前面也说了,我们每个人的三观都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所谓的“正”是真正的“正”呢?它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么?没别的办法,只有多经历,多思考,最重要的是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另外不要太过自负,要知道自己可能是错的。
但是有一些东西是不容置疑的,它们一定是“正”的,是值得学习、实践和传承的。
比如:仁义礼智信。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按照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正向的价值观去做事情。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自己不走歪。
举个例子。学生时代作弊很常见,有些人觉得作弊是人品问题,欺骗老师欺骗自己,对其他人不公。而另有一些人觉得,作弊没必要上升到道德的层面,因为大部分人作弊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万般无奈之举,即使作弊,心里也并没有欺骗老师的想法。另外,在大学中,作弊只是为了混个及格,不会影响旁人得奖学金,不会造成不公……
两方看起来都有道理,你站在哪一边呢?如果我下定论:作弊者道德败坏!那么做过弊的人可能就要站在第二方反对我了。
但是我们把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放在心里,就知道作弊是不符合“信”的,就算有各种合情合理的理由,作弊也是不对的。
只要有了最基本的正确的价值观,在面对很多小事时就可以轻松判断它正还是不正。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慢慢在基础的道德观念上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也就不至于走歪了。
6.先明心见性,然后正心正行,然后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然后尽量站在局外看问题,事情就更清楚了。很多事情真的分不出对错,自己做个正直的人,无愧于心就好。
“三观正”在生活中那些细节可以看出来
这是我拍的花这是我拍的花。
■网友的回复
不是,我偏个题,不针对题主。
能不能不要用三观是否正来评价文学作品。典型的比如
“《雷雨》那么狗血凭什么是经典名著?”
“《边城》是三角恋为什么有人吹?”
“《活着》里福贵都是咎由自取,所以这是一本很烂的书”
我的天哪,各位高贵的精神洁癖,你们要是想看都是三观正的人物,还看什么书呢害,就特别适合梦回文革多看几场样板戏。
文学作品是什么啊?它是能描绘众生万相的。而我们大部分人类都是有瑕疵有光点的普通灵魂。极恶和极善都是特别少数的。所以你是不能拿人物三观正的标准来评价文学作品本身的好坏的。
“三观正”是一把高举的利刃,把入木三分的琼思慧想一把攥死,把瑕不掩瑜的人性赶尽杀绝。
【“三观正”在生活中那些细节可以看出来】 世上的故事就要死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