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国之重器


一个独立自主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提供时间与空间基准、智能化手段以及所有与位置相关的实时动态信息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 你很难想象 , 在生活中如果没有卫星定位系统的存在 , 车载导航无法使用 , 无法查询公交信息 , 甚至无法在微博/微信上分享自己的实时动态 , 是多么无力的事情……而这一切有仰赖于高效、精准的卫星导航系统及其产业链 。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包括三个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空间卫星星座和地面用户设备 。 地面控制部分负责收集各个监测站的跟踪数据并计算卫星轨道和时钟参数 , 将计算结果通过地面天线发送给卫星 。 空间卫星星座则是通讯卫星本身 , 由3-6个轨道平面上的24-30颗卫星构成 。 用户设备部分即导航信号接收机 。 其主要功能是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 。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
北斗导航——国之重器
本文插图
【北斗导航——国之重器】

(资料来源:北斗网)
全球系统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我国的北斗系统虽然建设时间较晚 , 但在技术水平上 , 已经迎头赶上了发达国家 , 无论是在定位精度、还是授时精度方米看 , 都已经可以跟GPS、GLONASS等掰掰手腕了 。 今年 , 第55颗北斗卫星 , 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 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 已于4月4日抵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正在开展测试、总装、加注等工作 , 计划于6月底前发射 , 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组网建设即将完成 , 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迎来高光时刻!
中外卫星导航系统比较
北斗导航——国之重器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现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展介绍》 , 申万宏源整理)
我国北斗产业链加速成熟 , 上游是北斗芯片(射频、基带)、板卡以及天线等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元器件 。 国内卫星导航自主研发芯片的工艺目前已由0.35微米提升到了28纳米 , 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 。 板卡方面 , 国内企业近年来致力于研制出自主板卡 , 并逐步投入使用 , 性能匹敌的同时价格却仅为进口板卡的一半左右 , 提高了公司自身的议价权 , 也大幅降低了北斗终端产品的生产成本 , 推动了产业链市场化进程的加速 。 国产高精度板卡销量已占国内市场30%以上 , 并已出口到70余个国家和地区 , 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30余个 。 天线的国内市场份额占比甚至超过75% , 市场容量有望随北斗三号组网完成而继续放大 。
北斗上游元器件
北斗导航——国之重器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万联证券)
中游则是北斗终端与系统 。 截至2018年底 , 各类国产北斗中端应用规模已经超过8000万台/套 , 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保有量近7亿台/套 。 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5.3亿台 , 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3.9亿台 。 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400万台 , 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450万台 , 各类监控终端销量在500万台左右 , 专业高精度接收机终端销量突破16万台(套) , 市场空间显著 。
各类北斗终端
北斗导航——国之重器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北斗星通官网)
下游的运营服务和系统集成业已在各领域进行了探索应用 , 未来或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 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市场对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每个申请资质的运营商都有明确的区域或者行业定位 , 率先累积起一批客户 , 并由于网络效应快速地形成客户规模群 , 发挥规模效应;在终端规模效应下 , 运营服务的边际成本可以接近于零 , 从而成为企业持续的利益增长点 , 并提高用户粘性 。 因此 , 运营服务存在先发优势 , 率先进入这个领域并具有成规模的用户的企业将占领未来北斗导航产业的制高点 。 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 , 我国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发生改变 , 与互联网的融合成为新的市场发展趋势 。 而北斗作为能够精准获取空间与时间的技术手段 , 未来将逐渐与其他技术实现集成与融合 , 在物联网、智能城市中发挥巨大的应用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