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时光只为想象存在的盛大开场( 二 )



这些概念中的庞然大物 , 都有着类似的特点:
首先 , 它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可以用人类感官感受到的形态 , 不像苹果可以一目了然;
其次 , 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着极大的广延 , 比如婚姻是一种在时间上的广延 , 而社会更是在时间的基础上附加了空间以及人的广延;
最后 , 它们都是人通过想象所组成的概念集合 , 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所用的素材和最终形成的感受会各有不同 , 但整体上会有一个相互协调 , 在互相沟通协作的过程中 , 使得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程度的上的统一性 。 比如国家的概念 , 虽然每个人理解不同 , 感受也不同 , 但主体上并不会差的太远 , 不会有一个人跟另一个人对这个概念有本质上的差异 。
从这个分析中 , 可以看出 , 影响一个人对宏大概念的认知的因素 , 可能会有两个层面 , 其一就是诱发这个概念的因素以及这个因素所调动起来的人的情感;另一个方面就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协调中对于概念的彼此重复确认 。
第一个层面有些类似于巴普洛夫做的那个众人皆知的摇铃实验 , 如果诱发一个概念的同时 , 唤起人们的某一种情感 , 那么这个概念就会跟这个情感产生紧密的联系 。 比如在运动会中用开幕式唤起竞争精神 , 那么人们对于运动会的认知中就会参杂一种激昂奋进的情感 。
以此类推 , 对于国家、党派、制度等内容 , 在诱发这些概念的代表性仪式中 , 比如某些大型活动、运动、会议等 , 如果同时附带了人对神圣、宏大、永恒的想象时 , 就可以激发人的某些热爱甚至狂热的情感 。
而另一个层面 , 可以跳出概念本身 , 通过人际间的交往或者媒体的传播来实现大多数人对于同一个概念的协调和确认 。 如果我们把人与人之间私人的交往过程中 , 具有决定性的关系称之为“共情”的话 , 那么可以把人际间以及人与媒体间的交互 , 达到确定一些信息的关系称之为“共境” 。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听过外面世界的故事 , 他就根本不会产生对外界的设想 , 不会幻想着外面有一个跟他同样年纪的人在做着什么样的事情 , 更不能与他人交换关于某一个无法触碰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 当人类科技和文化发展到某个阶段 , 人可以长途的旅行 , 信息可跨越时空 , 那些新闻和文学作品将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中的故事带到每个人面前的时候 , 我们才会完成头脑的这个功能——想象一个跨越空间的共同体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盛大开场”等仪式 , 会在人的头脑中构筑一个关于一些无法触碰的概念的想象 , 而“共境”则可以让人们在交流中 , 在信息的不断交换过程里完成对这个概念的最终打磨 , 让它成为头脑中的一个固定形象 。
解毒时光只为想象存在的盛大开场
本文插图

这种概念的建立和稳固的过程 , 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 但由于其构成特性 , 就会导致可能存在着被认为操控的可能 。
就像我们很难做到指鹿为马一样 , 对于一个现实存在、可感知、可触碰的事物来说 , 人的认知不太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 即便有人强制性的让所有人都认可苹果是方的 , 那只不过要么是改变了“方”本身的定义 , 要么就是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做到口是心非 。 在提到苹果时 , 他们头脑中的想象依然是一个近似于圆形的东西 。
对于那些在人类文化中构造出的概念 , 诸如国家、社会等内容 , 本身人与人之间就会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差 , 同时由于这些概念需要被某一些特别的仪式所激活 , 激活之后需要人们在交流中确认 , 那么只要能够比较好的控制激活意识 , 同时再控制人们的交流过程 , 那么就可以实现对大多数人头脑中的概念的篡改 。
比如会议的盛大开场会诱发对一个庞大集体的想象 , 这种想象可以附带喜欢和讨厌的情感 , 这些情感在其后被讨论的过程中 , 在人与人的交往互动中被确定下来 。 如今 , 无论是开场、还是讨论 ,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 , 一切都是源自于从媒体中得到的信息 , 以及可以通过媒体进行交流的感受 , 一旦这些渠道都掌握在会议制造者的手中 , 那么制造出一个让大多数人都觉得喜欢的会议并不难 。


推荐阅读